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社区医疗与专科医院的协同发展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比如奉贤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即将开展的“社区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治和管理”项目,这不只是一个项目的实施,更可能是改变当地儿童哮喘诊疗格局的关键一步。
项目背景
上 海儿童医学中心哮喘儿童社区管理项目在浦东基层已经有了成功范例。这一范例为奉贤的项目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像彭燕这样有想法的社区儿科医生看到了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希望把成熟模式带入奉贤,让奉贤的哮喘患儿受益。这种跨区域经验借鉴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好方法。上海东部儿联体在提升基层儿科服务能力方面也有自己的战略规划,积极推动包括儿科诊疗项目的落实。这一系列活动显示了医院不断构建更完善医疗体系的决心。
人员培训
今年7月启动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疗联合体“2017基层儿科高级研修班”十分重要。来自浦东、奉贤地区的26位医护人员参与其中。他们经历了多重学习和考核。例如呼吸科、消化科、儿保科的集中轮转,学习了儿科常见病的理论课程。还通过了BLS、PEARS以及三基考核等。并且接受了加拿大渥太华全科医师培养的案例培训。这些丰富且严格的培训过程,有助于提升基层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且在培训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基层单位进行实践。
项目确定方式
学员们要开展的儿科临床项目确定过程非常科学。不是学员们凭空想象的。采用自下而上的需求调研和自上而下的专家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多次的研讨才最终确定。这种审慎确定项目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让项目贴近基层需求。以需求为导向来开展项目才更符合实际,比如在调研过程里了解到某个社区儿童哮喘发病率高,那对应的哮喘诊治管理项目就更有必要在该地开展。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提升基层儿科医生业务能力水平是重中之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作为东部儿科医联体的核心单位,其顶层设计着眼于能力培养。基层医护人员通过培训成为合格的临床实践者。这能让老百姓更愿意到基层进行诊疗。比如以往因为基层医生看不好病家长都往大医院跑,现在能力提升了,家长也会更信任基层医疗。这样才符合新医改分级诊疗的要求。才能真正把实用的儿科技术留在基层社区。
各方评价与期望
浦东新区卫计委俞步青副处长和奉贤区卫计委徐克俭副主任均对相关活动给出了高度评价。他们认可儿中心在填补基层儿科空白方面所做的出色工作。赵列宾副院长也对学员提出期望。希望他们把实践当起点,跟导师紧密协作。而且在社区扎实开展1 - 2项实用技术,带动基层儿科业务发展。内部考核机制也激励学员更好发展,比如综合考核优秀的项目可以得到配套支持,实现能力和项目的双丰收。
项目的意义
在奉贤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儿童哮喘项目有着广泛的意义。这一项目能够专门针对当地的哮喘儿童提供规范有效的管理。这是具体医疗项目在基层社区实施的实例。它还能让新医改分级诊疗中的儿联体项目真正得到落实。让资源下沉到基层。老百姓是真正的受益者,患病儿童可以在当地就得到很好的诊治,不用奔波到较远的大医院。
你觉得一个好的社区儿科项目能多大程度上改善当地居民就医体验?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也请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