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的孩子站在炉灶前熟练地炒菜,这一情景是多么的令人意外又充满温馨。如今孩子大多娇生惯养,8岁下厨事件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不一样的成长可能。
8岁娃的厨房之旅
一头扎进厨房的8岁娃缪苇杭让人惊叹。从2月11日开始,在江苏扬州梅岭小学就读二年级的他开始“厨房小达人”计划。这个计划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他跟着爸爸,就这样拿起锅铲开始了自己的厨艺修炼。在那70天里,厨房成为他的成长小天地,每日的练习让他厨艺飞速进步。这期间,爸爸的陪伴非常关键,爸爸自己当助手,从食材准备到一旁提醒,耐心地陪着孩子。
这种成长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爸爸的陪伴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家庭中建立起这样一种积极尝试新事物的氛围,才让小小的他可以勇敢地踏入厨房这个对孩子来说有些危险的地方。如果家庭缺乏这样的支持,8岁的孩子可能连碰下炉灶都会被呵斥。
21天计划的坚持
缪苇杭听闻21天能养成一个习惯,于是制定“厨房小达人”计划。21天听起来不长,但对于一个8岁孩子来说,每一日都是考验。在加长版寒假里,他从书房转移到厨房主战场。这种坚持的背后,体现出孩子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看看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这样的坚持。今天想弹琴,明天想画画,热度不过三天。而缪苇杭却能在厨房坚守,从对厨艺一窍不通到能做30多道家常菜,这是一天天坚持积累的成果。他的这种毅力,是很多成年人都不具备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孩子成长带动家长
这个小娃的成长还带来了意外之喜。他渐渐成长的同时,作为“暖男”的他会给劳累的妈妈做饭。爸爸也感叹孩子的潜能无限。有时候大人会觉得自己是教育者,主导孩子成长。但缪苇杭这个例子,却让我们看到孩子一样能带着家长成长。
这种关系转化其实非常微妙。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与信任,他们可能就会带来惊喜。像有的家长总是不放心孩子做家务,结果孩子一直无法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但像缪苇杭的父母给予孩子空间,孩子反而更懂得关心家人。
厨艺带来的收获
老师张静提出做菜对于孩子意义非凡。做菜的成就感、乐趣以及统筹安排能力的初步培养。这样的收获,对孩子的未来有深远影响。每次家长积极的反馈,会让孩子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想一下在学校里,老师的夸奖能让孩子开心好久,充满动力。在家中也是同样。这种积极的互动滋养着孩子内心。一个因为厨艺被认可的孩子,会在内心种下自信的种子,长大后更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态度。
疫情下的新技能热潮
因为疫情,大家宅在家的时候都没闲着。像缪苇杭的厨艺进步一样,很多人都get了新技能。老师变身主播上课,人们馋了下厨,头发长了自己剪。各种生活技能被一一解锁。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的邻居老张,以前从来没下过厨,疫情期间硬是学会了做各种面食。在朋友圈可以看到,很多朋友都记录下自己在家干的新奇事,这都体现了人们在特殊时期积极应对生活的心态。
大学生的超长寒假
大学生们的超长寒假也不简单。不再是往日的睡懒觉打游戏。洗衣做饭带娃是常规操作,还有人学会农活、开挖掘机等。这是一段被拉长的成长时光,也是一个让自己变得更全面的机会。
我朋友的弟弟,平时十指不沾阳春水,这个寒假帮家里洗衣做饭,还跟着爷爷下田插秧。他说这是在学校永远体会不到的生活经验,并且让他更懂得生活的不易。
那么你在超长寒假或者宅家的时间有没有这样特别的成长或者学习到新技能?希望你能点赞分享说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