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石榴原文 - 皮皮少儿阅读频道的名家散文随笔

频道:养生百科 日期: 浏览:8

郭沫若,这位四川乐山的杰出人物,他在文学领域有着众多贡献。但这里我们先说说他笔下的石榴树,那是充满魅力的存在。他所写的石榴与他自身的创作风格或许有着一些共通之处。

郭沫若的多面贡献

郭沫若石榴原文 - 皮皮少儿阅读频道的名家散文随笔

郭沫若在诸多方面都有建树。他的诗集《女神》在现代诗歌史上举足轻重。从1919年开始创作,这部诗集表达出当时年轻人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那是在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时期,很多像郭沫若一样的青年渴望打破旧的思想束缚。他的学术论著《甲骨文研究》,也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资料、精心钻研才能有成果。1928年起他开始流亡生活期间仍坚持研究,这是一种何等的毅力。

他创作的历史剧更是一绝。《屈原》的创作时间是1942年,这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苦时期。创作地是重庆,他借屈原这个人物来表达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歌颂反抗精神,激发起国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石榴树的特别之处

石榴树在众多树木中是很独特的。当五月过去,多数树木不再斗艳,石榴却开花了。它生长在很多地方,既能在亚热带地区生长得很好,也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可以存活。石榴树那枝干像梅树有独特的姿态,叶片如杨柳般清新。这种特别的形态组合,不是在哪都能看见的。

石榴花更是美丽异常。那些深红色花朵直面炎阳,红色是那样鲜艳浓烈。这种花单瓣就足够吸引人,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就像生活中那些外表简单但有着独特气质的人一样存在。双瓣则更加华贵,宛如贵族盛开的荣耀,与周围有些暗淡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石榴花朵朵奇妙

石榴的骨朵堪称奇迹。从颜色看,它逐渐由浅变深翻红。从形状上,顶端完整地裂为四瓣,而且非常匀称。这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不是人工能轻易做到的。这些小骨朵就像被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一样,漂亮又精致。

郭沫若石榴原文 - 皮皮少儿阅读频道的名家散文随笔

单瓣花有自身独特的妙处。它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由希腊式的安普剌那样的花瓶形状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有着古色古香的青铜器韵味。这过程充满着奇幻感觉,也和郭沫若先生研究的中国古代文化底蕴有了呼应。

石榴果的有趣之处

石榴成熟时更是让人惊喜。到了秋天,石榴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笑了起来。它那透明光嫩的皓齿,就是一颗颗晶莹的石榴籽。昆明的石榴就很有代表性。朋友从昆明回来提到那里的石榴子粒丰腴。这饱满的籽象征着丰收的喜悦,而且有酸甜两种口味。

那些石榴籽包含着生命力。每一粒石榴籽都是石榴花呵护成长的结果。在石榴内部,石榴籽密密麻麻排列着,这就像社会中的无数个体,每个小个体都有自己的特色,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充满生机的整体。

郭沫若笔下的寓意

郭沫若笔下的石榴有一定寓意。就如同他对新生活的向往。当时中国社会面临诸多困境,他像向往石榴那热烈的红色火焰一样向往美好的未来。他写石榴就像是在描绘理想中的中国。

他创作作品时正值动荡年代,他希望国人像石榴一样有顽强坚韧的品格,不管面对怎样的炎炎烈日,都不退缩,面对战争、贫穷等困境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郭沫若石榴原文 - 皮皮少儿阅读频道的名家散文随笔

时代印记与当下启示

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刻影响了郭沫若的创作。他生活在战争频发,人民困苦,文化又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他的这些作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态。现在我们看郭沫若笔下的石榴,能想象当时人们渴望突破,渴望美好生活的心理。

如今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学习石榴那种在不太合适的时间依然努力盛开的精神。像石榴不惧炎阳直射的花朵、饱满的果实昭示的生命顽强一样,保持积极面对生活会使我们不断进步。

你觉得郭沫若笔下的石榴和他的人生境遇有哪些更深刻的联系?希望你留言讨论,也欢迎点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