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饼,这种有着独特外形和丰富馅料的美食,是多少人的心头爱!无论是它的日式起源,还是在台湾的独特制作方式,亦或是承载着童年味道,都让人想要深入了解它、自己制作它。
车轮饼的由来
车轮饼起源于日本,这是它的根。在那个充满精致点心文化的国度里诞生,本身就带着独特的魅力。而到了台湾,它又因为特殊的制作方式被叫做车轮饼。台湾的小吃文化向来丰富,在圆形铁盘上制作的车轮饼更是有着台湾特色印记。和日本的原始做法相比,台湾让它有了新的制作环境和可能。在不同的文化与地区中,它不断演变,就像一个经历过不同地域文化洗礼的精灵,既有日本点心的精致感,又有台湾小吃的亲民与实惠。
很多人不知道这种饼为何叫车轮饼。其实,看它的外形就恍然大悟,圆圆的形状就像车轮一样。这独特的造型,让它在众多点心小吃中脱颖而出,人们从那圆圆的样子就能轻易认出它来。
传统的车轮饼馅料
以前,车轮饼最传统的馅料就是红豆馅。红豆馅的车轮饼充满了传统的风味。这种有故事的搭配可不仅仅是因为习惯或者偶然。红豆馅料的车轮饼带着浓浓的亚洲风味。红豆在亚洲美食文化里本身就分量不轻,软糯香甜的红豆泥隐藏在酥脆的饼皮中。在日本的传统点心制作里,红豆馅经常被用到。当车轮饼传到台湾后,红豆馅依旧是主打。比如在台北的一些老街上,那些传统点心铺里的车轮饼就是经典的红豆馅。
但现在可不一样,我们不局限于红豆馅了。现在可以制作芋泥馅、可可馅等各种馅料。芋泥馅的车轮饼,一口咬下去满满的芋泥的香气。像在福建等地,芋泥就是当地特色食材,芋泥的绵密口感加上车轮饼外皮的酥脆,简直是绝配。可可馅就充满了现代感,适合那些喜欢巧克力风味的人群。
车轮饼的体验口感
车轮饼的口感可是一大亮点。它是外酥内绵的。当你咬下一口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饼皮的酥脆,那酥脆不是硬邦邦的,而是带着一种轻盈的口感。就像吃薯片的那种酥脆感,但又比薯片多了一份厚实。然后就是里面绵密的内馅,那是一种柔软又充实的口感。
这种口感让很多人一吃就难以忘怀,一次可以吃两个都不觉得满足。难怪它是无数人童年的回忆。在小时候,可能街边遇到一家卖车轮饼的小店,吃上一个,那香甜松软的感觉就能在心头弥漫很久。像以前念书放学路上,总会有卖车轮饼的小推车,那时候买上一个,一边走一边吃,那香甜的味道足够让人回味好一段时间。
所需食材及准备
制作车轮饼需要特定的食材。就像做一道精密的数学题一样。我们需要2个鸡蛋、30g白砂糖、2g盐、200g牛奶、180g低筋面粉、3g泡打粉和30g食用油。这些食材在超市或者网上都很容易买到。比如说鸡蛋,随便一家菜市场或者社区便利店就能买到新鲜的鸡蛋。低筋面粉在超市的面粉区域也很好找到。
把这些食材准备好后,按照步骤做就对了。这个过程就像一次有趣的旅程,一点点把材料组合起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适当调整食材的量。如果是比较喜欢甜一点的朋友,或许可以稍微多加点白砂糖。
在家制作的步骤
在家做车轮饼其实没那么难。首先是制作面糊。先把2个鸡蛋加入2g盐、30g白砂糖搅拌均匀,再接着加入200g牛奶搅拌均匀。这时候的蛋液就有了初步的形态。然后把180g低筋面粉混入3g泡打粉,再像进行一个过筛小仪式一样,过筛后加入牛奶鸡蛋液,搅拌均匀。别忘了再加入30g食用油继续搅拌后静置20分钟。
接下来圆盘预热,刷上适量的食用油。再把面糊加热到圆盘的三分之一处,马上用擀面杖在面糊边缘划圈圈,让整个凹槽的边缘都沾上面糊。这时候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绘画创作。之后用牙签把车轮饼扣起来看看饼底的颜色,到合适的时候就可加入馅料。最后再包裹馅料,按压一下,把整个饼皮黏起来,然后烘烤大约1分钟就大功告成了。
制作车轮饼的一些小技巧
这里面可隐藏着一些小技巧。比如在加入馅料的时候,可不要太贪心,适量就好。如果馅料太多,饼皮可能包不住就散开了。还有,在烘烤的时候,火候要把握好。一般中小火就比较合适,不然很容易就把饼皮烤焦了。就像以前我自己第一次在家做的时候,一不小心就把饼皮烤焦了,那吃起来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再有就是最后合拢两片饼皮的时候,一定要在没有完全熟透的时候合拢,不然会沾不上。这就好像是一场和时间赛跑的任务,要把握好那个微妙的时间点。
现在你已经知道车轮饼的这么多事了,那你有没有想要尝试自己在家做一回车轮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