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临近,粽子成了大家心心念念的美食,三角粽更是常见又好吃。好多朋友想自己动手包,却不知道咋做。别愁,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三角粽的包法和相关要点。
常见包法一:单叶成锥
先取一片粽叶,手法得利落些,快速将它卷成圆锥状,这一步很关键,粽叶卷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后续操作。接着把准备好的馅料放进去,像豆沙、红枣啥的,根据自己口味来。然后把上部粽叶向下折叠,要把馅料牢牢包在里面,沿着三角边缘把粽叶折好,一个粽子雏形就出来了。包的时候要注意粽叶别折破,不然容易漏米。比如在家里包粽子,家里长辈们动作娴熟,一下子就能折好,新手可能就得多试几次。
用单叶成锥包法,技巧在于粽叶卷得大小和角度。大小要能容下馅料,角度不宜过尖或过钝,不然包起来不顺手,包出的粽子外观也不好看。多尝试几次,掌握合适的角度和力度,就能又快又好地包出三角形。像过年家里人多,一起包粽子,大家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包粽子不仅是做美食,更是增添节日氛围的事。
常见包法二:双叶漏斗
先拿两张粽叶沾湿,让粽叶更柔软,也方便操作。将两叶片尖端朝外,在手掌上交叠,双手握住粽叶两头往里交叉,折成漏斗状。接着将里面粽叶绕着转一周,放回原处形成圆锥。这一系列操作得连贯、轻柔,粽叶才不容易破。比如初学者第一次操作时,可能粽叶会被折破或者形状不理想,但多折几次就能掌握窍门。
在漏斗里放入适量糯米,用筷子往下捅紧实,别留缝隙,这保证粽子煮好后口感紧实。之后把上边两片粽叶往前折包好上面,再把中间夹紧紧向一边折,最后用绳子缠几圈绑紧打结。绑绳子是关键,手法不好会导致煮时粽子散开。在社区组织的包粽子活动中,很多人就是在绑绳子上遇到困难。老手会教新手怎么绑得牢固,所以大家一起学习氛围很好。
捆绑绳子选择
包粽子时,绳子选择很重要。千万别用塑料或玻璃绳,因为在高温下,它们会产生有毒成分,危害健康。要用草绳或者棉线,它们天然环保,高温下也安全。记得小时候家里包粽子,爷爷总是用草绳,说草绳有股清香,绑出的粽子更好吃。现在市场上很多草绳和棉线可供选择,大家可以根据喜好挑选。
不同粗细的绳子有不同效果。粗绳捆绑时用力大些,适合包大粽子;细绳方便操作,包小粽子更合适。根据粽子大小选绳子,能让捆绑更牢固,粽子外观更美观。比如包迷你小粽子,用细绳捆绑,精致又好看;包大肉粽,则用粗草绳绑得紧紧的。
粽叶挑选辨别
买粽叶时,要分清普通粽叶和返青粽叶。普通粽叶色泽天然,没异味,煮的粽子是棕色。返青粽叶颜色鲜艳,像染过一样,有股淡淡药味,煮粽子的水是绿色。这是因为返青粽叶用了化学药剂处理。之前新闻报道过,有些商家为让粽叶好看,用化学药剂浸泡。所以大家买粽叶要去正规地方,选色泽自然、无异味的粽叶。
辨别粽叶新鲜度也重要。新鲜粽叶翠绿有光泽,手感柔软,有清香味,韧性好不易折断。不新鲜粽叶颜色暗淡,手感硬邦邦,清香淡,容易折断。比如在早市买粽叶,新鲜粽叶看着就惹人喜爱,让人有包粽子的冲动;而不新鲜的粽叶可能看着就没食欲。所以挑选新鲜粽叶是包出好吃粽子的第一步。
粽叶前期处理
粽叶处理能让它更适合包粽子。把粽叶放平底锅里,加适量盐,加热消毒,还能让粽叶更坚韧,煮时不易裂缝和露馅。比如家里包粽子,奶奶总是提前把粽叶处理好,说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方法。在煮粽叶时,大概煮个几分钟,看到粽叶颜色变深、变软就行,火候别太大,不然粽叶容易煮烂。
处理粽叶也不能忽视细节。比如煮好后要把粽叶捞出用清水冲洗,去掉表面杂质和盐分。这样包粽子时,手上不会沾太多盐分,包出的粽子口感更好。然后把粽叶放在阴凉处晾干,等待包粽子。像有的家庭为了图方便,不处理粽叶,包出的粽子要么容易散,要么有怪味,所以粽叶处理很重要。
包粽馅料要点
包粽子时,放糯米有讲究。不能放太多,不然煮时米膨胀会撑破粽叶。像包豆沙粽,别绑太紧,防止米粒塞到豆沙里,导致夹生。我之前就因为没注意,绑太紧,结果豆沙粽吃起来中间没熟。其实豆沙粽稍微松点,让豆沙有膨胀空间,煮出的口感更细腻。
腌制肉粽绑松紧也很关键。瘦肉煮熟会收缩,如果绑太紧,汤汁渗到水里,保证不了粽子鲜嫩。而肥肉部分绑松点就好。比如在市场买肉粽,有的肉粽吃起来干巴巴,口感柴,就是因为捆绑手法不对。所以包粽子时要根据馅料调整捆绑力度,这样才能包出美味粽子。
现在大家对三角粽包法和要点都了解了?你准备在端午包啥口味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