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爱吃宫保鸡丁这道菜,但餐馆里这道菜的写法和味道却常常存在问题,这就让美食爱好者难以接受,因为这既是一道文化名菜,也是舌尖上的美味。
宫保鸡丁名字来源
宫保鸡丁的名字不是乱写的。宫保其实是古时候一个官位名称。这体现出这道菜背后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化里,菜名不是随意起的,就像很多传统名菜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宫保鸡丁也是如此。很多地域文化就是通过这些菜品名字的由来以及在当地的流传等方式才得以流传。这道菜不只是吃的,还是文化载体。这种讲究名字的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美食的重视,从名字开始就精心对待,可见对美食对传承的尊重。而且有历史底蕴的菜名也会让人在品尝的时候多了一些敬畏好奇之心。
各地餐馆菜品差异
在很多城市的餐馆都能看到宫保鸡丁。然而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的感觉差别很大。可能有些餐馆就是单纯把宫保鸡丁当成一种普通菜品来做,没有考虑它的正宗性。例如在一些北方城市的餐馆,宫保鸡丁口味很甜,这和正宗的四川风味相距甚远。因为正宗的川菜宫保鸡丁更多的是用糖提味而不是做成甜口。可见不同地域对同一道菜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偏差,这和当地的饮食习惯、厨师的传承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一些连锁餐厅吃到的所谓宫保鸡丁有时更是味同嚼蜡,不但没有正宗的味道,连最基本的食材搭配都会出错。
外国爱人钟情此菜
外国人对宫保鸡丁也很喜爱。像自己的丹麦老公就特别喜欢这道菜。这表明宫保鸡丁有着跨越国界的美食魅力。这种魅力可能来自于独特的口味。宫保鸡丁有着丰富的味道层次,既有豆瓣酱的咸香麻辣,又有鸡肉的鲜嫩,还有花生米的香脆。而外国友人在他们本国不一定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宫保鸡丁。外国伴侣的喜爱也激发了自己去烹饪这道菜的兴趣,可见美食的爱好和传播在家庭私人领域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的由爱而生。像这样因为家人喜爱一道菜去不断研究摸索做法,也是家庭美食文化产生的有趣方式。
川菜灵魂郫县豆瓣
做宫保鸡丁,郫县豆瓣酱非常重要。它被称为川菜之魂。以鹃城牌红色袋子的最为推荐。在四川当地的市场很容易就能买到这种豆瓣酱。而不在四川的民众可以通过网购方式获得。郫县豆瓣酱的独特风味是宫保鸡丁味道的核心,优质的豆瓣酱可以提升整道菜的口感。它的咸香麻辣以及一些发酵后的独特风味会深深融入到宫保鸡丁里的每一种食材中。没有高品质的豆瓣酱,做出来的宫保鸡丁就会失去灵魂,可能只剩下鸡肉和蔬菜的寡淡味道。
烹饪鸡肉的关键
制作宫保鸡丁时鸡肉的处理十分重要。可以选择鸡胸肉或者去骨鸡腿肉。在腌制鸡肉时要加入料酒、酱油、水淀粉和少许糖。腌制鸡肉的过程中,要调配好湿润度。在炒制鸡肉时,要多放油。特别要注意油的温度,锅入油后,油温8成热时,锅离火再放入鸡肉并快速划散,然后再上火大火翻炒至刚变色就盛起。这一系列操作都是让鸡肉炒出来是嫩滑状态的要点。要是油温太高或者划散慢或者在锅中炒太久都会让鸡肉变老,影响口感。
烹饪小贴士
这道菜烹饪时有不少小秘诀。例如做的时候不要加盐,因为豆瓣酱里面有盐分,莴笋里也有盐。莴笋可以选择其他食材代替,只要不易出水就行。在炒莴笋的时候不要炒太久以保持莴笋的脆劲。还有就是事先调好酱汁,可以让最后勾芡等操作更加顺畅。此外保持鸡肉的嫩滑除了前面提到的划散时离火,还包括动作要迅速,因为后面还有与莴笋等食材的混合翻炒过程,如果开始把鸡肉炒老了,全菜口感就会大打折扣。
看了这么多关于宫保鸡丁的内容,你有没有自己在家尝试做一次的冲动?如果有就赶紧试试,别忘了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成果,也欢迎点赞和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