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阁镇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显著助民增收致富

ajseo

11月10日,南县华阁镇德胜港村农民刘水兵制作农家坛子菜,还提到蔬菜初加工利润成倍增加。这反映出一个小村的巨大农业潜力,也引出了背后镇村多方努力下蔬菜产业蓬勃发展的故事。

传统制作与初加工的增收潜力

华阁镇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显著助民增收致富

在德胜港村,像刘水兵这样的农民利用传统方法制作坛子菜。这种传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大商机。刘水兵提到蔬菜初加工后出售利润成倍增长。这里农民们深刻认识到,农产品不再是单纯的原始出售,稍微的加工便能带来更高收益。比如一些蔬菜,在初加工后,其市场价格就完全不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许多农民因此看到新的致富方向,这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到蔬菜加工产业中来。这还跟当地自然资源紧密相连,依靠着藕池河沿线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蔬菜生长条件优越,加工后品质也很高。

从更多农民的实际情况看,蔬菜初加工所需投入成本并不高,但回报却是很可观的。以往只知道把蔬菜新鲜售卖,现在新的尝试让村民腰包更鼓了。这也是在市场经济下,农民对自我产出价值进行提升的一种有效探索。

大面积蔬菜种植的成功经验

德胜港村豆角、芥菜种植面积扩种到近5000亩,成为南县有名的大“菜篮子”。这种成功是种植模式优化的结果。“春季种豆角,秋季种芥菜,两季蔬菜下窖腌制”模式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就拿豆角芥菜的种植来说,春季豆角收获后,秋季又可以种芥菜,土地一点也不闲置。而且这样的种植模式亩产值能达到7000元左右。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集中连片发展使得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今年蔬菜集中发展后,不仅种植方便管理了,而且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无论是品质的稳定性还是产量的充分供应,都为蔬菜产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农民们的种植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村里很多农民以前只是小打小闹地种些蔬菜自给自足,如今大规模的种植和可观的收益,促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投身其中。这对于一个村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镇政府的规划与引导作用

华阁镇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显著助民增收致富

德胜港村蔬菜产业发展如此迅速得益于镇政府的“金点子”。镇政府并不是盲目规划,而是对蔬菜供应需求、市场价格行情、消费情况以及市场品牌等领域进行细致调查、预测和分析。这让镇政府能够精准施策,比如确定发展方向为连片集中发展,将德胜港村打造为无公害优质蔬菜种植基地。这个基地为上万名农民提供了新的财源。这样的规划考虑到多方因素,既考虑到市场端的需求,又考虑到当地的实际种植情况。

镇政府的积极引导也体现在把周边6个村的零散丘块蔬菜相互连接成带。实现了从粗放型经营到集约化、精细化、规模化的发展转变。这种转变使得资源整合更加合理高效,避免了以前单打独斗、各自为政的种植局面。在政府引导下,蔬菜产业从种植到加工逐步走向现代化。

产品加工的产业升级

一开始德胜港村的蔬菜产业下游主要是腌制加工,如今发展到了深加工。以前只是简单将蔬菜腌制,大部分是供应本地或者周边区域。如今深加工使得产品变得更加多样化,从单一的腌制产品变成了多种商品。比如可以通过深加工制作成真空包装的酸菜、特色蔬菜酱等。这样一来,产品不再局限于区域市场,而是走向了更广阔的全国市场。

产品的深加工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这也是为什么农民增收明显。举例来说,以前腌制的酸菜一包可能几块钱,经过深加工后,进行品牌化包装和风味研发,同样重量的酸菜可能可以卖到十几元甚至更高。这对于提升整个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华阁镇蔬菜产业蓬勃发展,显著助民增收致富

随着蔬菜产业的繁荣发展,赚得盆满钵满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民们依靠自己的勤劳付出,在蔬菜种植、初加工、深加工的各个环节都获得收益。像种植环节,由于产量品质提升,收入增多;在加工环节,原本不起眼的蔬菜通过加工增值数倍。整个产业链条上处处都有农民的利益点。

许多原本贫苦的农民家庭因此改变了命运。家里盖上了新房,孩子上学不愁,甚至还有了存款可以做一些小投资。在这个村里,大家说起蔬菜产业都是赞不绝口。而且随着产业的持续发展,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家乡参与到蔬菜产业中,这也进一步为产业注入了活力。

未来发展的展望

虽然德胜港村的蔬菜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不少成绩,但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加强品牌建设,目前产品的知名度还主要在当地和周边地区。如果要更好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品牌的打造是不可或缺的。再者,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在种植过程中如何做到更加环保和绿色也是要思考的问题。还可以加强与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等。

你所在的地区有没有类似通过发展一个特色农产品让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你能点赞和分享这篇文章,也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爱搜博客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