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总裁回应:为何女乘客晚8点后不能打顺风车?安全措施详解
- 科技资讯
- 2025-01-30
- 13
滴滴顺风车曾经备受争议,2018年8月27日零时起全国下线整顿。这一事件引起众多关注,因为顺风车的存在有很大价值,但安全隐患也触碰到公众的敏感神经。
滴滴顺风车的整改举措
滴滴在顺风车下线的435天里做出许多努力。收到30万条用户建议并进行330项功能优化。提高用户准入门槛是一个重要手段,这有助于筛选出更可靠的用户。同时再也不在订单中显示乘客性别,这能减少基于性别的犯罪风险。
滴滴还针对女性乘客设置特定服务时间,晚上8点后女性不能打顺风车,这样虽然被指歧视女性,但也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无奈之举。
更好维护各方利益的探索
顺风车在安全底线不容让步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各方利益是关键。滴滴引入失信被执行人无法注册车主的制度,还将原有的“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这些制度能根据用户的评价和投诉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估,约束用户遵守平台规则。不遵守规则的用户会影响顺风车服务的正常使用。这有助于让乘客、司机和平台间的关系更和谐。
在试运营期间,滴滴顺风车提供特定时间和距离内的服务并且不收取信息服务费,这是一个吸引用户回归的举措。
滴滴内部的态度与外界看法
滴滴总裁柳青表示“怕,就是害怕,就是怂”,道出滴滴对于顺风车重新上线的谨慎态度。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吕本富认为顺风车符合共享经济理念且能满足高峰期需求,上线是早晚的事。这种内部的担忧和外界的看好形成对比。滴滴内部面临巨大压力,在顺风车业务重上线这件事上备感纠结。
滴滴顺风车面临的竞争
滴滴顺风车回归还要面临同行竞争。同行们也一直在关注着顺风车业务这块大蛋糕。滴滴在试运营后能否在全国铺开业务目前还不好说。面对同行的虎视眈眈,滴滴必须小心翼翼地应对,不断优化自己的服务,提升竞争力,不能有半点松懈。
网约车的权责真空问题
网约车平台处于权责真空地带是当下必须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车主、乘客和平台之间权责难以划分。顺风车是非运营车辆却有营利的情况,在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界限模糊。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状况,滴滴也不例外。这导致在出现问题时,难以确切找出责任方,影响顺风车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安全运营需要多方参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提出,未来顺风车要安全运营,需要多方参与。除了法律法规和平台治理外,消费者也应该参与进来协同共治。滴滴目前的一系列措施初衷是好的,公众提出的看法和意见也是对安全的重视。双方都是朝着安全这个目标努力。最终顺风车能否重新获得公众信任,靠的还是实际运营中的效果而不是宣传。
那么你认为滴滴顺风车在这么多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能顺利走下去吗?希望你能点赞、分享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爱搜博客【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本文链接:https://ainiseo.com/keji/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