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打造宜学城市名片,畅享触手可及教育资源
在徐汇区,诸多举措如同熠熠星光照亮了居民的生活。从加装电梯到青年创业,从多样教育到养老关怀,每一项都直击群众生活的痛点与需求,其中教育资源的全方位覆盖更是亮点,它不在意年龄界限,像温暖的拥抱将所有人纳入学习的怀抱。
徐汇的宝宝屋
徐汇宝宝屋是上海“幼有善育”工程的新成果。每个街镇都设有宝宝屋,为1 - 3岁的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专业的从业人员依据婴幼儿月龄特点设置游戏场景。这些宝宝屋有千余个托额,但根据区内数据,还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当地教育局打算整合资源,提高宝宝屋的数量与质量。这切实关照到了幼儿家庭,很多家长因为工作无法全心照顾孩子,宝宝屋的存在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尤其是对于那些家中老人难以帮忙照看孩子的小家庭来说,能在家门口放心托娃是极大的便利。
宝宝屋的出现也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不再仅仅依赖家庭或者大型幼儿园,这种社区化的小型托育场所是一种创新模式。它的服务对象是最柔软、最需要呵护的幼龄儿童,像安全的小港湾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爱心寒托班和暑托班
团区委的爱心暑托班和寒托班对有孩子的家庭而言如同及时雨。刘女士在暑期把孩子送入爱心暑托班后就省心多了。暑托班里有专业的老师带领孩子们参加各种活动。寒托班中的特色课程也很吸引人,团区委邀请不同行业及高校的青年讲师,通过视频传授知识,例如“新春特辑”“徐汇地标”等课程。
截至目前暑托班有38个、寒托班2个,累计服务2630人次,还有2800余场次的特色活动。这些数字表明它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小。整个社区的小学生都能在假期有个好去处,既保障了安全,又能增长知识。它像一个充满活力又温暖的小营地,让孩子的假期充实起来。
教育数字化转型
徐汇区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也成绩斐然。像市二中学的数字化课堂展示就是很好的例子,师生共同向大家呈现了智能化学习环境的魅力。同时,这一转型也贯穿老幼各个年龄层,一边是中小学在积极探索,另一边还有社区为老年居民开设智能手机学习培训班。这展现了徐汇教育的与时俱进。
数字化教育转型的意义不可小觑,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可以享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开拓视野。而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则可以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活,联系家人、获取信息,跟上社会的步伐。
老年数字教育进社区
社区开设的老年数字教育培训活动为老年人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赵阿姨走进社区学校参加培训就是个缩影。许多老人对数字设备往往比较陌生,这种培训正好满足他们的渴望。这可以让他们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比如学会网上购物能让生活更便利,学会使用社交软件能方便和远方的亲人联系。
而且这种活动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新平台。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讲述自己数字时代的新见闻。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广场舞不再是他们唯一的休闲活动新朋友智能手机也在走进他们的世界。
全面覆盖的教育资源
徐汇的教育资源贯穿所有年龄阶段。从婴儿、幼童到中小学生,再到老年人。其实不仅仅是宝宝屋、托班、学校,整个社区就是一个大的学习环境。无论是打造“宜学”城市名片还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质,这种全面覆盖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反映出徐汇区的整体规划里对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视。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群体。这种资源的全面性给居民带来的是更多的机会与选择。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各个枝干都是生机盎然的。
展望徐汇教育未来
徐汇区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不过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比如宝宝屋未来会调整提升数量与质量,托班或许会增加更多特色课程,数字教育转型还需要深入更多领域。
所有这些教育资源的持续发展带给居民的是更美好的生活期待。教育就像一把钥匙,一直在打开徐汇区人民通往新生活的大门。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创新模式出现,给老人、孩子还有青年带来更多惊喜。
你认为徐汇区的这种全龄段教育资源覆盖模式,其他地区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错,欢迎点赞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