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一本录取结束 财经大学大跳水背后的原因探究
近年来,高考录取情况出现有趣现象,电子科技类、医科类大学分数线普遍上升,而财经类大学却遇冷分数线下降。这一升一降背后隐藏着许多信息和变化,值得深入探讨。
财经类院校曾经的辉煌
曾经财经类院校备受考生青睐。许多综合性大学中的财政经管类专业以及专门的财经类高校,因就业前景好,社会地位高,是考生们梦想学府。例如每年都会有大量高分学子争报财经相关专业。还记得那些年财经类专业在家长和学生眼中可是能获取高薪和优质生活的保障。过去的财经类院校录取线也很高,吸引着各地成绩优异的考生,报考热度持续多年居高不下。
这其中的财经类院校在社会上也有很高知名度。不同财经类高校凭借自身实力吸引众多生源,像位于北京等地的财经类高校,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再加上财经专业强势,就被众多外地考生追捧,形成了一片繁荣景象。
分数线下降的表现
但如今状况大不相同。以一些典型财经类211院校为例,多省分数线都出现下降。例如某老字号财经类大学,之前在各省份分数极高,今年在广东跌至555分。上海财经大学以往在多数省份最低录取线约650分,今年除在河南保持较高分数外,其他省份均有改变。
再如中央财经大学,2020年多省份文理科分数均下降,在青海理科的情况更是严重断档,录取分数急剧下滑,排名也相应下降。从招生排名到分数线,财经类院校走下坡路的现象明显出现。
财经热度消退原因一
行业环境的变革是分数线下降的一大原因。随着市场发展,财经类人才逐渐饱和,岗位竞争越发激烈。几年前新兴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财经行业产生冲击。许多金融机构把重心偏向于科技类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比如越来越多银行的基层岗位招聘,更倾向于计算机和金融双背景的学生。以前单纯财经专业就能进入的岗位,开始提高门槛,普通财经类学生机会减少,这就使得家长和考生在选择的时候产生顾虑,权衡之下不再优先选择财经类院校和专业。
社会观念也在改变报考的格局。原来大家普遍认为财经稳定高薪。现在更多元价值观出现,科技报国等理念兴起。电子科技和医科类院校的发展前景更为人所看好。越来越多的考生看到医科类院校能在健康行业大有作为。电子科技类院校则成为互联网创新浪潮下的弄潮儿。
就像近两年在一些科技比赛中,电子科技类大学生频繁展现强大实力,高科技创业也多出自这样的院校。大众看到这些领域的发展潜力,自然使得年轻考生减少对财经类的倾向,转而投身新兴行业对应的院校专业。
财经类院校面临的挑战
对于财经类院校自身而言,面临诸多挑战。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老化。许多财经类高校的教学大纲多年未变,与当下市场需求脱离。举例来说,在投资分析课程上,仍然侧重于传统投资理论,对新兴投资形式和量化投资涉及很少。
师资队伍也存在问题,部分教师缺乏市场实践经验,还在用旧的理论框架教学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新兴院校的科技和医科专业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让学生接轨现实需求。
未来发展方向
财经类院校若想改变现状,课程创新刻不容缓。比如和金融科技企业联合打造一些新兴课程模块,引入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到前沿的金融应用场景。
教师队伍建设也要加强,可以邀请行业精英做兼职教授等。财经类院校还要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不要局限于传统的经济管理范畴。例如和计算机专业结合开发新的金融科技专业方向。
最后想问问各位读者,你认为财经类院校要如何做才能重拾昔日辉煌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希望大家点赞、分享并积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