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巡礼 |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育人沃土上追逐生命之光
提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那可是有满满的故事与成果值得一说。它的前身可追溯到1904年的京师大学堂博物科,这样悠久的历史下必然有着深厚的教育沉淀,而这也是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的一大亮点。
学院的历史发展基础
学院于1923年、1998年历经两次名称变更,逐渐发展为如今的生命科学学院。这样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体现出学院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积极适应与进取。它从一个传统学科科系慢慢成长为一个综合性强大的学院。在百余年发展中,“诚信修德、勤勉博学”的宗旨始终贯穿教育教学,这种宗旨为学院的长久稳定打了基底,坚守立德树人核心,不断塑造学生的价值观。
在这个发展历程中,学院注重传统精神的传承,先辈的教学理念被保留和发扬,并结合现代教育环境不断创新。比如在课程的设置上,会在现代生物学专业课程中穿插一些传统经典科教事例,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科的发展脉络。
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一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聚焦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生命科学创新型人才和卓越教师。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并不容易。在北京师范大学这一优秀学府的支持下,学院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一方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周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调研项目,让生态学专业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实际生态环境,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联系众多教育机构,为师范学生提供实习带教机会,锻炼他们的教师技能。
一流专业与特色班
学院在专业建设上成果显著。目前设立的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态学这三个本科专业都是一流专业。这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学习平台。这三个专业各具特色,生物科学课程更偏向理论知识的深入挖掘,生物技术侧重实际生物科技的运用研发,而生态学关注生态系统的研究保护。
此外还有励耘项目、强基计划、协和医班三个拔尖人才培养特色班。以强基计划为例,这个计划针对对基础学科有强烈兴趣、有远大科学抱负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的专属课程和研究资源,直接对接高端科研项目,为国家培养战略领域的生命科学人才。
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手握多个国家级本科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平台,像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等。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教学实验条件。
学院还有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如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些科研平台能让本科生早早接触到前沿科研课题,如大二学生就可以申请加入虎豹观测站的一些短期监测项目,增强科研敏感度,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
学科建设及对本科教育的助力
生态学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生物学为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这些学科建设成果,在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助力作用。雄厚的师资力量因为学科优势被吸引过来,教授讲师们将科研领域的新内容融入本科教学。
例如生物学重点学科的专家教授,在讲解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同时会带入最新的细胞研究成果,让原本可能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且紧跟时代前沿。从硬件设施到师资软件等多方面为优秀本科生的培养给予了强大的支撑。
学院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从整体来看,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做的所有努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人,能够在这里获取到优质的知识资源,毕业后无论是进入科研界还是教育领域都能迅速进入角色。
对社会而言,从这里输出的创新型人才和卓越教师能够积极推动生命科学相关的产业发展,也为教育事业培育新生力量。全国的生命科学行业,将会因为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人才的注入而不断发展创新。
读者们,您觉得该学院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在本科教育教学上进一步改革提升呢?希望大家能够评论、点赞、分享本文,一起关注学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