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要求上万学生换宿舍 强制换宿引发学生不满
在大学,换寝室本是件寻常事,但渤海大学的万人换寝却引发轩然大波。学校通知晚、新宿舍条件差路程远,学生不满,学校却依然强势推进,这一事件矛盾重重。
换寝的糟糕状况
渤海大学的换寝计划中有诸多问题。像被安排到专家楼,那里之前管理缺失,下层办公上层住宿,很久不作为寝室使用了。还有那些被安排到文理学院的,七八人挤在一起,和之前的住宿条件相比落差巨大。而被分到校外寝室的学生,来校要花费一个多小时,这让有考研等学业需求的学生极其不便。这显示出学校在换寝安排时根本没有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去考量。
学生面临这样不合理的安排,内心的不满可想而知。他们在学校里本应安心学习和生活,但突然的这种不合理换寝安排打乱了他们正常的节奏。学校那么多人被影响,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强硬的校方态度
学校换寝的动作丝毫没有因为学生不满而停止。老师开会只说抽签,抽到哪算哪,完全不顾学生的想法。而且在搬寝室名单签名的时候,让班长代签这种方式更是不能让人接受。在学生有些激动的表现后,学校直接做出记过处分。学院的老师也只是劝说学生听从安排,甚至有老师还威胁学生,若影响招生就业会有障碍。
学校本应是育人的地方,这样的做法完全违背了人性化教育的原则。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想法的个体,不是只能听从命令的木偶。他们在学校里应该有一定的话语权。
学校换寝原因
从学校的解释来看,是为了平衡住宿条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寝室。因为楼有新旧之分,条件不同,再加上有毕业生等情况就会进行调换。但这个理由合理吗?为了整体的住宿平衡而牺牲大部分学生当前的利益,这种做法值得推敲。
如果只是简单定期换寝,那应该考虑到实际可能带来的各类问题。而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的住宿水平,反而引起这么大的风波,得不偿失。
对比双方立场
学校认为自己有权安排换寝,而且觉得这是在管理学校事务。而学生觉得自己住在学校,自己的权益被侵害了。对比起来,学校站在管理者角度,以平衡住宿为理由不管不顾地推进。学生从自身的生活、学习便利角度出发,面对条件差路程远的新寝室肯定无法接受。
从现实情况看,学校原本可以更好地和学生协商。比如先弄清楚哪些学生愿意换哪些不愿意,然后再从愿意换的学生中去做调整等办法。
教育者的引导缺失
在这件事当中,学校一味地要求学生听从,而忽视了真正的教育引导。一方面,学校没有引导学生认识到集体需求和个人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引导学生如何理性地对待这类改变。
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包括在各类校园事务中的引导。像这种换寝事件其实可以成为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表达诉求、如何妥善解决分歧的好机会,但学校却错过,反而用强硬手段应对。
平等协商的必要
正如教育专家所说,学校和学生更像是租客和房东关系,也是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学校要提供相应的条件,也必须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能强推一些安排。在这件事情上如果学校当时是和学生平等地协商,情况可能会大不一样。
以后学校再处理类似事情时,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协商机制。这样既能保证学校的正常管理,又能让学生的心声被听到,权益得到保障。
看了这件事的始末,大家觉得学校在这种大规模换寝室的事情上,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达到目的又让学生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