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一、事件还原:酸奶变水到底啥情况?

"买到酸奶变清水究竟该咋处理?"

前几天刷新闻看到个离谱的事儿——杭州大哥在超市买了箱蒙牛酸奶,拆开一看全是清水!这操作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今天咱就来唠唠,要是你也碰上这种糟心事,到底该怎么办?手把手教你维权不踩坑!

一、事件还原:酸奶变水到底啥情况?  第1张

先给没看过新闻的朋友补补课。当事人6月29号买的酸奶,生产日期是6月14号,保质期25天。结果7月26号准备喝的时候,发现吸管插进去直接流出清水。更绝的是,这箱酸奶总共有12盒,其中6盒都这德性!

厂家回应倒是挺快,说可能是运输破损导致。不过消费者发现外包装完好无损,这就有点打脸了。现在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要求厂家提交第三方检测报告。这事儿目前还没定论,但给咱们普通消费者提了个醒:买食品真得多个心眼!

二、现场应对:发现变质产品该咋整?

要是你遇到类似情况,记住这五个关键动作:1️⃣ 保留证据别乱动:千万别急着扔包装!原封不动放冰箱,有条件的话全程录像。记得把购物小票、付款记录都收好2️⃣ 当场联系商家:直接找购买门店,要求负责人出面。现在大超市都有"首问负责制",别被店员推诿忽悠了3️⃣ 拨打12315别犹豫:市场监管投诉热线24小时在线,现在还能用微信小程序直接上传证据4️⃣ 要求书面记录:不管商家给啥说法,必须让工作人员手写情况说明并盖章5️⃣ 保存问题商品:别嫌恶心,问题产品要放冰箱冷冻层保存,这可是最重要的物证

重点说说保存证据这个事。去年上海就有个案例,消费者把变质牛奶倒掉了,结果维权失败。法院明确说了:"消费者不能提供实物证据的,应承担举证不利后果。"说白了,就算再膈应也得留着问题商品!

一、事件还原:酸奶变水到底啥情况?  第2张

三、赔偿标准:法律到底怎么规定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那这种情况到底算不算质量问题呢?根据《食品安全法》第34条,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混有异物的食品。要是最终检测确认是生产环节的问题,赔偿标准是这样的:

最低1000元起步:哪怕你买的酸奶就值10块钱,也能主张千元赔偿造成损失要另算:要是喝坏肚子去医院了,医药费、误工费都得赔严重情况能十倍索赔:如果检测出致病菌超标,最高能要价款的十倍赔偿

不过这里有个坑要注意!很多商家会拿"运输破损"当挡箭牌。这时候要盯住两点:1.外包装是否完好 2.储存条件是否合规。像这次事件里外包装没破损,商家就很难甩锅给物流了。

四、预防指南:买奶制品避开这些雷

与其事后扯皮,不如提前预防。教大家几个实用招数:👉 看生产日期别偷懒:别光看保质期,重点看生产日期。低温酸奶最佳饮用期通常就21天左右👉 摇一摇听声音:正常酸奶摇晃时有粘稠的流动声,要是有明显水声就得警惕👉 检查包装接缝处:重点看封口有没有鼓包、漏气,特别是利乐包装的四角位置👉 冷藏柜温度要留意:超市冷柜温度应该在2-6℃,可以用手背试温,如果摸着不凉快就别买👉 买回家及时检查:建议当天就拆包装检查,发现问题24小时内最好处理

一、事件还原:酸奶变水到底啥情况?  第3张

特别提醒爱囤货的朋友,酸奶别买临期促销的!虽然便宜,但运输储存风险更大。之前就有媒体报道,有些超市会把轻微胀包的酸奶打折卖,这种千万别贪便宜。

小编观点

说实在的,这次蒙牛事件给所有食品企业敲了警钟。现在天气这么热,冷链运输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作为消费者,咱们既要学会维权,也得掌握基本的鉴别能力。下次买酸奶记得多个心眼,结账时留好小票,发现问题及时投诉。毕竟食品安全这事儿,较真的人多了,商家才不敢糊弄人!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