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游客花168元点一份鱼发现五条鱼尾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你吃过最离谱的菜是什么?最近有个游客在浙江某景区饭店的经历,直接把"离谱"这个词顶上了热搜——花168元点了个"特色鱼",结果端上来五条鱼尾巴!这事儿在网上炸了锅,有人骂商家黑心,也有人觉得游客没问清楚。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盘"五尾鱼"到底藏着哪些门道。

现场还原:一盆鱼汤五条尾巴

当事游客小李(化名)是这么描述的:进店看见菜单上写着"特色鱼168元",想着景区物价高点也正常。等服务员端上来才发现,整盆汤里飘着五条鱼尾巴,鱼肉少得可怜。最绝的是,店家理直气壮地说这就是"特色做法",气得小李当场拍了视频发抖音。

游客花168元点一份鱼发现五条鱼尾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第1张

我特意查了当地物价局数据,普通餐馆的整条鱼价格通常在80-120元区间。168元这个定价,要是整鱼还算合理,但要全是鱼尾...哎您别说,这"特色"确实够特别的。

商家回应引发新争议

店家后来解释说,他们的"特色鱼"本来就是用鱼尾熬汤,因为鱼尾活动多、胶质丰富。这话乍听有点道理,但仔细琢磨问题就来了:

  • 菜单标注不明确:没有注明是鱼尾还是整鱼
  • 分量存在争议:五条鱼尾的实际重量是否等价于整鱼
  • 定价依据模糊:鱼尾本就是边角料,按整鱼价格收费是否合理

附近餐馆老板私下透露,这种"边角料当主菜"的操作在旅游旺季并不少见。有些商家会把鱼头、鱼尾单独拆卖,但像这样不说明白就按整鱼价卖的,确实有点不地道。


法律怎么看待这事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商家有义务提供真实、全面的商品信息。简单说就是,要是菜单上没写清楚是鱼尾,这钱收得确实站不住脚。不过这里有个灰色地带——如果当地真有"鱼尾汤"的传统做法,算不算欺诈就得看具体情况了。

我咨询了消协的朋友,他们建议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这么做:1. 保存好菜单、付款凭证等证据2. 当场与商家沟通并录音录像3. 拨打12315投诉时重点说明"商品与描述不符"4. 要求按《食品安全法》"退一赔三"的最低标准索赔

游客花168元点一份鱼发现五条鱼尾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第2张


旅游吃饭防坑指南

这事儿给咱们提了个醒:景区吃饭真要多个心眼。结合我这些年走南闯北的经验,给大家支几招:

点菜三问法:- 问清楚是论斤还是论份- 问明白食材部位(整鱼/鱼段/鱼尾)- 问清烹饪方式和分量

价格比对技巧:1. 先看矿泉水价格(景区物价风向标)2. 观察本地人多的餐馆3. 用地图APP查周边餐馆均价

维权四件套:手机录像→保存小票→记清时间→留存菜品


这事到底谁的问题

说句公道话,这事儿双方都有改进空间。商家最大的问题是信息不透明,就像你去买西瓜,店家不说清楚卖的是整个瓜还是切块,这钱花得肯定憋屈。但游客也有疏忽,点单价超过100元的菜品时,多问两句总没错。

游客花168元点一份鱼发现五条鱼尾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第3张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不能要求每个消费者都成"打假专家"。我去过三十多个旅游景区,发现凡是明码标价清楚的餐馆,就算价格高点,游客也愿意买单。真正惹人烦的,是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套路。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旅游餐饮乱象真该管管了。去年文旅部通报的案例里,类似"模糊销售"的投诉占了餐饮类投诉的47%。建议景区推行标准化菜单,要求必须注明主料种类、重量、部位,让游客看得明白、吃得放心。毕竟谁旅游都不想添堵,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