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到底在吵什么

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货架上的红牛罐子长得不太一样了?有的写着“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有的印着“红牛安奈吉”,还有“红牛风味饮料”混在其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咱们就来唠明白这场持续了快十年的中泰红牛大战。


红牛到底是谁发明的?

这事儿得从泰国说起。上世纪70年代,泰国华人许书标捣鼓出一款含咖啡因的功能饮料,取名Krating Daeng(泰语红牛)。1993年,奥地利商人马特施茨获得授权,把配方改成气泡版推向全球,这才有了银色罐子的国际版红牛。

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到底在吵什么  第1张

中国红牛的故事更传奇。1995年,严彬拿着泰国天丝的授权书,硬是把这款泰国饮料做成了中国功能饮料老大。注意这里的关键词:授权合作,不是全资子公司,这为后来的纠纷埋了雷。


50年协议到底存不存在?

中国红牛坚称签过“50年合作协议”,泰国天丝却说没这回事。这事儿闹得比电视剧还狗血——据说当年谈合作时,泰国天丝只愿意给10年授权,严彬团队连夜修改协议,愣是把时间改成了50年。但蹊跷的是,双方手里都没有这份协议的原件...

法律上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中国红牛注册的“斗牛图案”商标,注册日期是1995年11月,而授权协议显示签约时间是1995年12月。这个时间差,成了法庭上掰扯的重点。


为什么突然翻脸?

其实矛盾早就存在。2012年许书标去世后,继承人们觉得中国红牛赚得太多分得太少。数据不会说谎:中国红牛年销售额从2015年的230亿涨到2022年的215亿,二十多年累计卖了500亿罐。泰国天丝拿的商标使用费呢?据说每年才2千万人民币左右。

更刺激的是,中国红牛自己建了完整产业链。从香精香料到易拉罐生产线全包圆,连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的股权结构里,泰国天丝只占2%股份。这换谁当老板,心里都得犯嘀咕吧?

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到底在吵什么  第2张


消费者到底喝的是啥?

现在市面上的红牛分三大派系:1.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中国红牛,金罐)2. 红牛安奈吉(泰国天丝授权生产,蓝金罐)3. 红牛风味饮料(泰国天丝进口,银色细罐)

内行人说区别主要在配方:中国版用的是肌醇+维生素B族,泰国版加了西洋参提取物,奥地利版则是牛磺酸+咖啡因组合。不过普通消费者真喝得出来吗?我看悬。


超市货架为什么打架?

去年有个超市老板跟我吐槽:“现在进货像走钢丝,中国红牛销售代表前脚走,泰国红牛的业务员后脚就来。”更魔幻的是,两家红牛的批发价只差5毛钱,促销活动却搞得像打仗——买一箱送雨伞VS买两箱送充电宝,搞得收银台堆得跟杂货铺似的。

数据显示,这场混战反而便宜了其他品牌。东鹏特饮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39%,战马饮料销量翻倍。功能饮料市场从红牛一家独大,变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经销商到底该站哪边?

认识个做了20年红牛代理的老哥,他现在仓库里同时摆着三种红牛。问起生意经,他直拍大腿:“管他哪家的,能卖出去就是好牛!反正消费者只认‘红牛’俩字,包装细节没人在意。”这话虽然糙,但揭穿了商业的本质——渠道为王

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到底在吵什么  第3张


官司还要打多久?

从2016年算起,双方打了40多场官司,涉及金额超过100亿。最近有个标志性事件:2023年4月,泰国天丝刚赢了“50年协议不存在”的判决,10月份中国红牛就反手起诉对方“恶意注册商标”。照这个节奏,再打十年也不稀奇。


普通人有必要站队吗?

我的建议很简单:看条形码。69开头的支持国货,88开头的算进口货。但说实在的,咱们老百姓喝个饮料而已,真没必要跟着资本较劲。哪天要是两家红牛合并了,估计消费者还是该喝喝该买买。


这场商战教会我们什么?

  1. 品牌授权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开疆拓土,用不好反目成仇
  2. 本土化不是万金油——中国红牛培养了市场,却可能为他人做嫁衣
  3. 法律文件要抠细节——连个公章盖歪了都能引发百亿纠纷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

红牛打架,本质是商业利益分配问题。作为消费者,咱们就记住三点:看准生产日期、比价别比包装、功能饮料别过量。至于中泰红牛谁对谁错?等他们打完官司,说不定市场上又冒出个“金牛”“黑牛”呢!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