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奶茶店为啥集体跟外卖平台掀桌子了

大伙儿最近点奶茶有没有发现不对劲?上周我想点杯杨枝甘露,好家伙,满减从"满20减5"直接变成"满40减3"了!这事儿可不是个别现象,喜茶、奈雪的茶、蜜雪冰城最近都开始搞事情——集体调高满减门槛,有的干脆取消跨店满减。今天咱们就掰扯掰扯,奶茶店们为啥突然集体掀桌子?


一、满减游戏玩不动了?💰

先给小白们科普个冷知识:你每次点外卖付的30块钱奶茶,可能有6-9块直接被平台抽走。去年某平台流出的数据显示,头部奶茶品牌在外卖渠道的利润率普遍跌破15%,有些特价产品算上包装和配送,卖一杯亏2块都是常事。

奶茶店为啥集体跟外卖平台掀桌子了  第1张

举个真实案例:某网红品牌的爆款水果茶定价26元,实际成本结构是这样的:- 原料成本7元- 包装3元- 平台抽成5.2元(按20%计算)- 满减分摊3元最后到手就7.8元,这还没算房租人工呢!难怪老板们要掀桌。


二、价格战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

前几年奶茶行业疯狂内卷的场景还记得吗?9.9元喝杨枝甘露,1元吃冰淇淋,这种赔本赚吆喝的模式现在明显绷不住了。三个关键转折点:1. 鲜果原料今年普涨30%(芒果批发价从4.5元/斤涨到6.2元)2. 外卖骑手配送费两年涨了40%3. 消费者出现"折扣疲劳"——某调研显示,60%的00后认为"天天打折等于没打折"

蜜雪冰城最近的操作就很典型:悄悄把APP上的"满10减2"改成了"满15减1",看似还在做活动,实际优惠力度直接腰斩。


三、消费者成了夹心饼干? 🥪

这事最尴尬的就是咱们普通消费者。表面看好像吃亏了,但仔细算笔账:以前用满减凑单硬点多杯奶茶,喝不完浪费的比省的钱还多。某社交平台调查显示,53%的消费者承认曾为凑满减点过量饮品

奶茶店为啥集体跟外卖平台掀桌子了  第2张

不过也有意外收获:我发现最近奶茶送到手时,洒漏现象少多了。问了做区域经理的朋友才知道,品牌方把省下的满减费用,挪了部分给配送环节加补贴,骑手每单多拿8毛钱,自然更小心送货。


四、品牌方到底在打什么算盘? 🔍

跟几位奶茶店老板聊过,他们倒苦水说这次调整是"不得已而为之"。三点核心诉求:1. 拒绝"赔本赚流量"的恶性循环2. 把资源倾斜到产品研发(某品牌刚推出的"现萃茶"系列成本就比普通款高40%)3. 重建价格体系(某中端品牌计划把主力产品从15-20元档提到18-25元档)

有意思的是,这次调整反而刺激了线下消费。上周末路过商圈,发现各家门店的自提柜台排起了长队——线上满减减少后,线下自提反而多了5-7元优惠


五、未来会不会彻底取消外卖优惠? 🚀

从业内流出的消息看,奶茶行业正在酝酿更大动作:- 建立品牌联盟统一折扣规则(类似酒店行业的价格同盟)- 推行"会员专属折扣"替代全民满减- 开发外卖专供产品线(用规格差异区分价格)

奶茶店为啥集体跟外卖平台掀桌子了  第3张

某头部品牌已经在测试"外卖mini杯",容量减少1/3但单价只降20%,这样既保持客单价,又能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便宜。这招真是绝了!


我的奶茶消费观 🧋

作为每天靠奶茶续命的打工人,我倒觉得这次调整未必是坏事。前两年那种9.9元喝鲜果茶的本就不正常,现在回归合理利润空间,反而能倒逼商家提升品质。下次点单不妨试试:1️⃣ 优先选择线下自提2️⃣ 关注品牌会员日(周二/周四常有隐藏优惠)3️⃣ 错峰下单(下午3-4点配送费更低)

说到底,健康的商业生态需要各方都留点活路。只要不是恶意涨价,给奶茶店留点利润空间,咱们才能长久喝到好奶茶不是?话说回来,你现在愿意为一杯真正用好原料的奶茶付多少钱呢?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