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能徒手爬上摩天大楼吗?
- 科技资讯
- 2025-03-29
- 7
你有没有想过——不借助绳索、不戴安全扣、单凭双手双脚就能征服三百米高的玻璃幕墙?今年夏天旧金山街头发生的一幕让无数人惊掉下巴:32岁的马可·约翰逊花了整整6小时,像壁虎一样爬上了全市最高建筑"云顶大厦"。更夸张的是,这哥们既没专业装备也没安保团队,就穿着普通运动鞋和牛仔裤完成了这次玩命挑战。
极限运动的疯狂进化史
人类对高度的迷恋简直刻在基因里。从1905年法国人徒手攀爬埃菲尔铁塔,到七十年代"城市攀登者"在纽约摩天楼之间玩命,这类被称为"建筑攀登"的极限运动始终游走在法律边缘。但最近十年情况大变样,社交媒体的病毒式传播让这种危险行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三个关键转折点:- 2014年油管网红Alex Honnold无保护攀登酋长岩,相关纪录片拿下奥斯卡- 抖音上#rooftopping话题累计播放破百亿次- 去年迪拜塔非法攀登者直播时意外坠亡,引发全球热议
玩命前的必修课
先泼盆冷水:约翰逊这次能活着下来绝对算奇迹。专业人士透露,他至少有三次差点失手,全靠运气好抓住凸起物。如果你也想尝试(当然不建议),至少要准备这些:
硬件清单:- 攀岩鞋(摩擦力是普通运动鞋的7倍)- 防滑镁粉(手汗能要命)- 夜视护目镜(玻璃反光会让你变瞎子)- 心率监测手环(紧张时心跳过速必死)
但最关键的还是提前踩点。约翰逊花了三个月伪装成外卖员混进大楼,摸清了所有监控死角和安全通道。他甚至手绘了整栋建筑的着力点分布图,这份"攻略"后来被保安队长称为"比施工图纸还详细"。
生死一线的攀爬技巧
真正开始攀爬时,每个动作都是生死抉择。约翰逊在采访中透露,最危险的不是体力耗尽,而是突如其来的阵风——当时他在260米高空突遇每小时40公里的侧风,整个人像风筝似的被吹离墙面。
保命三原则:1. 永远保持三点接触(两手一脚或两脚一手)2. 视线锁定上方目标,绝对不要回头看3. 遇到玻璃幕墙接缝处,用脚尖而非脚掌发力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他专门训练过"盲爬"。因为高空强光会导致暂时性失明,这时候必须靠肌肉记忆完成动作。这种训练方法源自法国外籍兵团的狙击手课程,普通人练这个?反正我是不敢试。
比体能更重要的心理战
爬到三分之二高度时,约翰逊的GoPro记录下他对着墙面自言自语:"要么现在松手摔成肉饼,要么继续当五分钟超人。"这种心理博弈才是极限运动最残酷的部分。
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人在极端压力下会产生"时间膨胀效应"。约翰逊事后回忆,最后50米攀爬的体感时间长达三小时,实际上只用了18分钟。这种感知扭曲既是救命稻草也是致命陷阱——判断力稍出差错就会酿成大祸。
法律后果比摔死更可怕?
成功登顶后,等待约翰逊的不是掌声而是手铐。旧金山警方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他,保释金高达25万美元。更惨的是大楼管理方索赔160万美元清洁费,因为他们不得不封闭三天清理墙面痕迹。
但事情很快出现反转:某运动品牌连夜签下他做代言人,保释金瞬间被粉丝众筹凑齐。这种黑色幽默折射出当代社会的荒诞——危险行为一旦成为流量密码,法律惩戒反而成了另类营销。
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我既佩服这种玩命挑战的勇气,又觉得这种极端行为实在不值得提倡。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主角光环,那些效仿者从高空坠落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刷两下就能看到。追求刺激没错,但命只有一条,咱还是留着玩过山车比较实在。要是真想体验征服高楼的快感,各大城市现在都有合法攀岩墙,何必拿生命赌明天呢?
爱搜博客【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本文链接:https://www.ainiseo.com/keji/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