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上网课真的会掉进诈骗陷阱吗?

你刷到过这样的新闻吗?13岁小姑娘上网课,稀里糊涂就被骗走4万块?现在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电脑上课,家长总不能24小时盯着吧?骗子到底用了什么套路,能让活蹦乱跳的初中生乖乖转账?今天咱们就把这个骗局掰碎了看,手把手教你守住孩子的压岁钱。


骗子是怎么盯上网课学生的?🕵️

先说个扎心的事实:疫情期间全国每天有上千个网课诈骗案。这些骗子专门研究中小学生的作息规律,他们比班主任还清楚你家孩子什么时候用手机。常见套路分三步走:

上网课真的会掉进诈骗陷阱吗?  第1张

  1. 伪装老师混进班级群
    骗子会盗取家长群的二维码,或者直接冒充家长申请入群。他们的微信头像和昵称跟真老师几乎一模一样,连群备注都改成"张老师"、"王主任"。

  2. 制造紧急缴费场景
    突然在群里发通知:"学校要求今天必须交398元资料费",还附带收款二维码。这时候家长要是没及时跟老师核实,分分钟就会中招。

  3. 利用孩子单纯心理
    有些骗子会直接私聊学生:"你爸妈让我转交补习费,千万别告诉家长,这是老师布置的秘密任务"。小孩一听是老师要求,马上就会照做。


真实案例拆解:4万块是怎么没的?

咱们还原下新闻里的具体情况。13岁的小美正在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突然收到条私信:"同学你好,我是网课平台的客服,你中奖获得限量版游戏皮肤"。后面跟着个链接,点进去要填身份证号、银行卡号...

第一层陷阱:用游戏皮肤当诱饵,学生根本扛不住这种诱惑。第二层套路:冒充官方客服降低戒心,孩子觉得既然是平台的人,肯定没问题。致命一击:要求输入支付密码时,骗子会说"这是验证流程,不会真的扣钱"。

等家长发现银行卡余额不对,钱早被转到境外账户了。更气人的是,很多骗子会教孩子删除聊天记录,等家长发现时证据都没了。


防骗指南:这8件事必须教会孩子

  1. 任何要钱的对话,必须当面问家长
    就算是老师私聊让交费,也要打电话跟父母确认。真正的老师绝不会阻止学生告诉家长。

    上网课真的会掉进诈骗陷阱吗?  第2张

  2. 陌生链接一律不点
    不管是中奖信息还是课程资料,只要网址里有乱码字符,99%是钓鱼网站。

  3. 手机支付密码别告诉孩子
    建议单独给孩子准备上网课的设备,不要绑定大额银行卡。安卓手机可以开启"儿童模式",苹果设备能用"屏幕使用时间"功能限制支付。

  4. 定期检查孩子设备
    每周看看聊天记录有没有可疑对话,特别是深夜时段的陌生消息。很多骗子专挑家长睡觉的时间下手。

  5. 给常用APP加应用锁
    支付宝、微信、手机银行这些关键应用,设置指纹或密码才能打开。

  6. 玩角色扮演游戏
    平时多和孩子演练诈骗场景:"如果老师说让你帮忙代买礼品卡,你会怎么办?"答对了就给小奖励。

  7. 设置转账延迟到账
    在支付软件里开启"2小时到账"功能,万一被骗还能紧急冻结账户。

  8. 保存好报案材料
    发现被骗后马上截图保存聊天记录,记下对方账号信息,第一时间打110报案。

    上网课真的会掉进诈骗陷阱吗?  第3张


家长必看:这3个误区害死人

误区一:"孩子很聪明,不会被骗"
说实话,成年人都会被套路,更别说社会经验为零的学生。骗子现在都用心理学话术,专门攻克青少年的心理弱点。

误区二:"上网课不敢管太严"
很多家长怕影响孩子学习,从来不检查电子设备。其实定期查看不等于监视,就像检查作业本一样正常。

误区三:"被骗了怕丢人不报警"
有些家长觉得钱不多就算了,这反而助长骗子气焰。记住:超过3000元就能立案,报警还能帮助警方追踪资金流向。


小编观点

说实在的,防诈骗这事不能光靠堵,关键得给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我见过最聪明的家长,每个月固定给孩子50块"防骗测试金",明确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能把这50块骗走,家里就奖励你100块"。结果孩子天天研究诈骗套路,现在都快成小区里的反诈小能手了。

说到底,与其天天盯着孩子,不如把防骗变成亲子游戏。毕竟骗子在暗我们在明,只有让孩子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才能练就"反诈免疫力"。下次孩子上网课前,不妨把这篇转给全家看看,保不齐哪天就能避免大损失。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