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资讯 > 正文

中秋节送月饼转一圈回自己手里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你说这中秋节送月饼,怎么就跟击鼓传花似的?前两天我朋友小张给我发消息,说单位发的月饼礼盒送出去三次,结果昨天快递员又给她送回来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但咱仔细掰扯掰扯,这里面门道可多了去了!

一盒月饼的奇幻漂流记

上礼拜小张单位发了盒298块的广式月饼,她转手送给客户王总。结果你猜怎么着?王总转送给生意伙伴,那家又送给丈母娘,丈母娘家冰箱塞不下,直接叫跑腿送回原地址了。一盒月饼硬生生完成闭环运输,这路线都能画成个爱心形状。

中秋节送月饼转一圈回自己手里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第1张

说实话,这事儿还真不稀奇。去年有个调查显示,28%的人收到过自己送出去的礼物。你细品啊:单位发的→送客户→转赠亲戚→再转送→回原主。这不就跟小时候传纸条似的,转一圈又回自己手里?

为啥会出现这种"月饼循环"?

原因其实挺简单:1. 价格档位刚刚好:200-500元的礼盒送人不掉价,收礼的也不至于舍不得转送2. 保质期够长:现在月饼保质期普遍60天起步,够转手五六次3. 社交礼仪需要:中秋不送点啥总觉得差点意思

咱们办公室李姐去年更绝,她家那盒月饼经历了五次转手,最后包装都磨出毛边了,愣是没拆封。你说这是浪费吧?但换个角度看,这月饼完成了比吃进肚子更重要的使命——把十几号人的面子都照顾到了。

中秋节送月饼转一圈回自己手里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第2张

送的不是月饼 是心意

别看现在年轻人总吐槽"月饼刺客",但真要让他们过节两手空空,估计心里更慌。我邻居老陈说得实在:"现在谁还缺这口吃的?要的就是个你来我往的热乎劲儿。"去年他们小区搞了个"月饼漂流"活动,专门让各家把吃不完的礼盒拿出来交换,结果两天转了七八户人家。

这里头有个关键点得注意:重点不在送什么,而在怎么送。我表弟去年就聪明,把单位发的月饼拆开重新分装,加上手写贺卡,转送时反倒特别受欢迎。所以说啊,形式固然重要,但加点个人巧思更能打动人。

怎么打破这个死循环?

要是真不想让月饼当"社交工具人",这里有几招可以试试:- 改送时令水果,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券- 准备手工点心,像网红奶酥、蛋黄酥- 直接发电子礼品卡,想要啥自己挑- 组局请客吃饭,既联络感情又不用囤货

中秋节送月饼转一圈回自己手里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第3张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反向操作"。我同事小王去年就整了个狠活儿——把收到的月饼都拆了,切块分给小区流浪猫救助站。虽然最后被猫主子们嫌弃太甜,但这份心意可比让月饼当"交际花"强多了。

月饼这事儿吧,说到底就是个心意载体。转手三四次又回自己手上,看着是挺滑稽,但仔细想想,这不正说明咱们人际关系网织得密实吗?要我说啊,与其纠结礼盒转了几手,不如多想想怎么让这份心意真正暖到人心坎里。就像我妈常说的:"礼轻情意重,月饼转三圈,情分加三分。"这话糙理不糙,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