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确诊病例工作两周只休1天 这事儿到底冤不冤?
- 科技资讯
- 2025-03-28
- 14
你试过连续工作13天吗?每天睁眼就是上班,闭眼前还在核对数据,连周末都泡在单位里。最近宁波爆出的一例确诊人员行程轨迹,直接把"打工人"的生存现状推上热搜——这位老兄14天里只休息了1天,其他时间全在连轴转。
工作强度超负荷是防疫需要吗?
先看官方通报的数据:确诊病例在镇海区某制造企业上班,12月6日至19日期间,除了12月12日休息,其余13天每天工作时间都超过10小时。这事儿在网上炸开锅后,当地卫健委火速回应,说该企业属于防疫物资生产重点单位。
但仔细想想有点矛盾啊:防疫物资生产企业更应该保障员工健康吧?毕竟生产线要是有人累倒,反而会影响防疫物资供应。就像去年郑州某口罩厂,因为强制员工三班倒,结果引发集体发烧事件,反而耽误了生产进度。
健康透支的代价有多大?
医学专家算过笔账:连续两周每天工作12小时,相当于把一个月的工作量压缩成两周。人体生物钟被打乱后,免疫力会直接下降30%以上。去年上海疾控中心就有研究显示,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作息者的2.3倍。
更扎心的是现实案例。还记得2021年杭州某物流园区吗?当时确诊的货车司机王师傅,也是连续18天没休息,最后核酸检测阳性时已经出现肺部感染。医生后来分析,过度疲劳导致他的免疫系统"罢工"了。
这种现象是特例还是常态?
翻翻各地流调报告会发现个规律:2021年以来公布的流调轨迹中,约67%的确诊病例存在超时工作情况。北京去年某IT公司聚集性疫情里,8名感染者清一色都是"996"工作制;深圳今年初的餐厅传播链,确诊的服务员更是连续工作27天没休息。
这些数据背后藏着个黑色幽默:打工人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就像网友调侃的:"流调轨迹比考勤表还整齐,老板看了都感动"。
个人观点时间
说实话,这事儿不能光骂企业。现在制造业普遍面临原材料涨价、订单不稳定的压力,有些老板也是硬着头皮让生产线转着。但咱们得算明白账:用员工健康换来的短期效益,迟早要付出更大代价。
建议三管齐下:
1️⃣ 政府该给保供企业发"强制休息令",就像给运动员安排恢复期
2️⃣ 企业得学会"细水长流",像宁波某化工厂就搞轮岗储备制度
3️⃣ 咱们打工人自己也得长点心,感觉不对劲赶紧测体温,健康才是革命本钱
说到底,防疫是场持久战,不能总靠人海战术硬扛。就像开车不能把油门踩死,该换挡的时候得换挡,该保养的时候得保养。毕竟机器都要定期检修,何况是活生生的人呢?
爱搜博客【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本文链接:https://www.ainiseo.com/keji/3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