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正文

清华招生组为何要为截肢少年破例?

开头:你有没有想过,高考差1分都可能改变命运,那要是身体有缺陷呢?今年夏天,一位左腿截肢的少年考出684分却被清华"抢着要"的消息刷屏了。这事儿看着暖心,但背后藏着多少门道?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明白。


事件始末:从病床到清华园

这位山西小伙的经历堪比励志电影:15岁骨癌截肢、化疗期间坚持学习、今年高考拿下超清华分数线30多分的成绩。但最让人意外的是,清华招生组连夜带着材料上门沟通,这在往年几乎没先例。

清华招生组为何要为截肢少年破例?  第1张

关键时间线:- 6月24日:高考成绩公布- 6月25日凌晨:清华招生组抵达考生家中- 6月26日:双方达成录取意向- 7月12日:清华官微正式通报


清华的"特殊关照"藏着哪些硬核操作?

大家最好奇的肯定是:名校招生到底有没有"绿色通道"?咱们直接看清华的实际操作:

1. 政策层面- 启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第9条:"患有下列疾病不宜就读的专业,此部分内容供考生在报考专业志愿时参考..."- 重点排除需要剧烈运动的专业(如土木工程野外作业方向)

2. 配套措施- 宿舍改造:从6人间调整为2人间(带独立卫浴)- 教学楼无障碍设施升级:3天内完成所有坡道加装- 专属课表:避开早上前两节需要长距离移动的课程

清华招生组为何要为截肢少年破例?  第2张

3. 心理支持- 配备双导师制(学术+心理)- 提前安排同乡学长对接- 开放24小时后勤专线


自问自答:普通人最关心的3个问题

Q:残疾考生真的能正常读清华吗?A:数据显示,清华近5年录取的残疾考生毕业率100%,其中83%选择继续深造。校内现有无障碍设施覆盖98%的教学区域,连图书馆都有电动爬楼机。

Q:高校录取是否存在"特殊照顾"?A:教育部明文规定,残疾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但实际操作中,像清华这类顶尖学府更看重考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这次684分本身已超录取线。

Q:其他残疾考生能复制这种成功吗?A:关键在于两点:提前联系高校招生办(最好高三上学期)、准备好三甲医院出具的《功能代偿评估报告》。像这位考生,早在今年3月就通过学校递交了医疗证明。

清华招生组为何要为截肢少年破例?  第3张


藏在录取背后的教育变革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清华从2017年就开始布局"全纳教育":- 建立国内首个高校无障碍发展研究院- 自主研发校园导航APP的语音指引功能- 在研究生招生中试点"能力替代性考核"今年更把"适应性教育"写入十四五规划,计划投入2.3亿改造老旧设施。


这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作为观察者,有三点特别想说:1. 教育资源正在向下渗透:以前觉得清华高不可攀,现在连特殊群体都有明确通道2. 社会支持体系在完善:从考生所在中学主动对接高校,到当地残联提供辅助设备,形成完整支持链3. 个人努力仍是核心:684分不是靠同情挣来的,化疗期间每天做5套理综卷的狠劲才是关键

看着这位少年的事迹,突然想起清华老校长梅贻琦那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或许还要加一句:更有大爱之谓也。

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