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04-0520阅读0评论ajseo
  • 邦元教育

你有没有想过——早上吃的包子可能来自被污染的麦田,喝的矿泉水可能流过化学废料堆积的河床?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环境与生存》突然把这个问题砸在所有考生面前。当时的00后们握着笔杆子,要在一张白纸上讲清楚人类究竟该怎么活着,这题真够狠的!

考场上的生死时速

那年的材料给得特别扎心。先是说陕西某个村子为了搞旅游砍光了百年古树,结果山体滑坡死了人;接着又讲某工业园区用"先污染后治理"的口号搞经济。记得当时考场里好多考生盯着作文纸发愣,有个戴眼镜的男生急得把橡皮擦掰成了两半。

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我当时在草稿纸上画了三个大圈:环境、生存、发展。突然发现这三个词就像三根麻绳,死死绞在一起。要怎么写才能让阅卷老师觉得这学生不呆板?灵光一闪想到老家二叔的养鸡场——前年因为污水乱排被罚了五万块,现在装了处理设备反而多赚了钱。这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嘛!

破题就像拆炸弹

写这种题目最怕走极端。有同学通篇骂政府监管不力,结果分数比作文格子还少;也有人拼命歌颂环保政策,写得像政府工作报告。其实关键得抓住"平衡"这个题眼。就像走钢丝,往左偏说环保至上,往右偏讲发展优先,都会摔得鼻青脸肿。

我隔壁考场的王胖子后来告诉我,他用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句当时还没流行起来的说法。结果阅卷老师给加了5分创新分。这说明什么?用新鲜比喻比老生常谈管用举身边例子比空谈理论实在讲具体措施比喊口号可信

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自问自答破迷局

这时候肯定有人要问:说得好听,具体该怎么操作?去年采访过环保局的老张,他给我算了笔账:某化工厂花300万装净化设备,五年省下的罚款和原料回收就赚回了本。这数据往作文里一摆,比扯十句"可持续发展"都有说服力。

再比如我们学校后街的煎饼摊,以前都用塑料袋,现在换纸包装每份多收5毛,生意反而更好了。年轻人就吃环保这套!所以解决问题的钥匙往往藏在细节里转型成本没有想象中可怕环保行为能产生经济效益——这三个要点我当时用红笔划了重点。

小编拍案

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个事:前阵子回老家,看见小时候摸鱼的小河又变清了。问村支书才知道,镇上搞了"生态补偿",上游工厂排污达标就能领补贴。你看,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得肯动脑子。那些说环保影响发展的人,怕是没闻过化工厂旁边的空气吧?

经济发展必须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