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高考语文真的这么难吗?

昨天4阅读0评论ajseo

哎,说到江苏高考语文,是不是立马联想到"地狱模式"四个字?特别是2018年那场考试,到现在还有人在贴吧里讨论得热火朝天。那时候的考生现在都大学毕业了吧?不过别急,今天咱们就用显微镜把这张卷子拆开看看,到底难在哪儿,又藏着什么通关密码。

先看这张考卷的骨架
整张卷子还是熟悉的"三足鼎立"——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但2018年的现代文阅读选的是《麦客》,这篇小说讲的是传统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的碰撞,乍一看挺接地气,但题目里藏着暗器。比如说第三题让分析"麦客老李三次摸烟袋"的动作描写,这可比直接问人物性格刁钻多了。这时候就得像侦探破案似的,把每个动作背后的心理活动都扒拉清楚。

2018江苏高考语文真的这么难吗?

古诗文部分那年选的是陆游的《秋兴》,"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这种句子,看着美得冒泡,可题目直接让你结合陆游生平分析创作背景。要是不知道陆游当年从军南郑的经历,估计当场就得抓瞎。所以说啊,古诗文复习不能光背注释,得把诗人的人生轨迹当连续剧追才行。

重头戏作文才是真战场
那年作文题给的是"语言",材料里又是《诗经》又是网络用语的,明摆着要考文化传承与创新。但最绝的是题目里藏着个"钩子"——要求考生谈"不同语言形式背后的价值"。当时好多考生栽在只写语言形式变化,没挖到文化认同这个深层命题。有个考上南大的学长跟我吐槽,说他考场上光顾着举例子,结果忘了点明"语言是文化基因的载体"这个核心观点。

复习策略的三大绝招
1. 分模块打歼灭战:把38分的古诗文拆成实词、虚词、文化常识三个弹药箱,每天往里头塞新弹药。比如看到"除"字别只知道"除去",在官职任命里这可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2. 作文素材银行:建个分类素材库,就像玩《动物森友会》攒家具似的。那年有个考生把《诗经》里的"七月流火"和现代气象学术语对比着写,立马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3. 真题解剖学:把近五年真题当解剖标本,每道题至少拆解三次。像2017年考《一个圣诞节的回忆》,2018年就换《麦客》,看起来题材大变,其实都在考"时代变迁中的个体命运"这个母题。

2018江苏高考语文真的这么难吗?

考场上的救命锦囊
碰到现代文阅读卡壳时,记住"三看原则":看段落首尾句、看反复出现的意象、看作者情感词。那年《麦客》里有六次提到"收割机",这就是在暗示传统农耕方式的消亡。写作文千万别急着下笔,花五分钟画个思维导图,把"语言"这个主题往文化传承、身份认同、技术革新三个方向延伸,保准能搭出个立体框架。

说到这儿突然想起来,当年有考生把网络用语"尬聊"跟庄子"子非鱼"的辩论扯上关系,虽然有点强行拉郎配,但胜在角度清奇。所以说考场作文不怕你脑洞大,就怕你不敢想。不过得提醒小白们,创新不是乱来,得在逻辑轨道上开脑洞。

说到底,2018年的江苏语文卷就像个精致的九连环,看着复杂但都有解开的窍门。现在回头看,那些让考生头皮发麻的题目,其实都在考核心素养——不是死记硬背的功夫,而是穿针引线的思维能力。就像打游戏通关,找到关键道具就能破局,这个道具嘛,就是学会用文化的眼光看文本,用生活的温度写文章。

2018江苏高考语文真的这么难吗?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