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语文高考|过来人血泪总结的提分技巧
手把手教你从及格线冲到120+
哎同学!你是不是捧着语文课本像看天书?是不是每次模考都在100分上下打转?别慌,我当年也是这样过来的。2013年高考语文我硬是从一模98分冲到了127分,今天就把压箱底的绝活全掏给你。
一、试卷结构摸得透 考场才能不翻车
那年试卷总共六大块:默写6分、阅读64分、语言运用15分、作文60分。重点来了!古诗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加起来占了40分,这俩才是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当年我同桌天天死磕作文,结果客观题错得稀里哗啦,最后总分才刚过线。
答题顺序建议:1. 先搞定默写填空(这6分是送分题啊!)2. 接着啃文言文(这时候脑子最清醒)3. 处理现代文阅读(记得边看边划重点)4. 最后写作文(留足50分钟才不慌)
二、古诗文不是天书 三招破解密码
碰到《赤壁赋》这种长文言文别发怵,记住这个口诀:"三看两找一联系"。先看注释(出题人给的救命稻草),再看首尾段(中心思想都在这里),最后看题干(八成答案藏在问题里)。
高频考点整理:- 虚词用法:"之""而""以"必考- 人物形象分析:注意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中心思想:重点关注议论抒情句
三、现代文阅读有套路 照着模板往上套
这部分的得分秘诀就五个字:"原文找答案"。2013年那道《乡土中国》的阅读题,标准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划出来。记得答题时分点作答,每条2分题至少要写3个点,别让阅卷老师找得分点。
万能答题公式:1. 手法判断(比喻?象征?对比?)2. 内容分析(在文中哪处体现)3. 作用效果(突出主题/强化情感)
四、作文想拿50+ 这个模板必须背
当年我用的"三段式结构"简直救命:现象引入→辩证分析→升华主题。比如考到"科技的利与弊",开头用诺基亚衰落的例子,中间分说科技便利与人性疏离,结尾上升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平衡"。
素材积累捷径:- 每天背2个名人名言(别都用李白杜甫)- 整理3个时政案例(比如13年的雾霾治理)- 准备1个万能故事(能套多个主题的)
自问自答:古诗文背了就忘怎么办?
这个问题当年折磨我两个月!后来发现要用场景记忆法。比如背《琵琶行》,先想象自己在浔阳江头听曲:第一段环境描写是布景,第二段琴声是特效,第三段身世对比是反转剧情。把文字转换成画面,记起来又快又牢。
小编观点:最后三十天千万别碰手机!每天坚持做一套真题批改,重点不是刷题量,而是要把每道错题吃透。记住,语文提分就像炖老火汤,火候到了自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