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中考化学到底难不难?

昨天5阅读0评论ajseo

哎呦喂!最近有个刚上初三的小老弟问我:"哥,听说2013年北京中考化学特别难?我现在刚开始学化学,慌得不行啊..." 这话让我突然想起十年前自己考场上抓耳挠腮的样子。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份传说中的考卷,给新手小白们吃颗定心丸!

先说说整体印象吧
那年化学卷子确实有点儿"蔫儿坏",选择题里藏着好些"坑"。比如有道题问"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选项里竟然同时出现"粮食酿酒"和"石油分馏"——这俩长得就跟双胞胎似的!不过仔细想想,石油分馏不就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混合物嘛,本质上没新物质生成,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这个。

2013年北京中考化学到底难不难?

不过说实在的,这份试卷虽然小陷阱多,但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点。像物质的分类、溶液配制这些必考内容,只要把课本吃透,拿分其实不难。当年我们班有个化学课代表,考前就抱着教科书死磕基础概念,最后考了79分(满分80),你说气人不气人?

实验题才是重头戏
翻到试卷后半部分,实验探究题占了足足25分。这里有个经典案例:给出铁钉在蒸馏水、植物油覆盖的水、食盐水三种环境中的生锈情况,让考生分析防锈原理。这题看着唬人,实际上就是考查金属腐蚀条件的基本理解。
记住这三点:
1. 铁生锈必须接触水和氧气
2. 植物油隔绝氧气就能防锈
3. 食盐水会加速腐蚀

当时考场上有同学把植物油的作用记反了,直接白送3分,现在想起来都替他们肉疼。所以实验题的关键就是抓住变量对照,把课本里的经典实验案例吃透。

计算题有套路
说到最让人头大的计算题,那年出了道溶液配制相关的计算。题目让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多少克氯化钠?这题看似简单,但有个隐藏考点——量取水时要用量筒还是烧杯?
解题步骤其实很固定:
1.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2. 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3. 注意量取液体要用量筒

2013年北京中考化学到底难不难?

不过当年还真有不少学霸在这翻车,有人直接把50g×6%=3g算出结果就完事儿,完全没注意题目后半截问的是"需要量取多少毫升水"。这里要特别注意单位换算,水的密度1g/cm³,所以47g水就是47mL。

那些年掉过的坑
现在说说考生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第一大坑就是化学用语不规范,比如把"2H"写成"H₂",或者忘记写反应条件。那年有道填空题考实验室制氧气,要求写出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结果好多人没在等号上写加热符号,直接扣了2分。

第二大坑是审题不仔细。有题问"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选项里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铝。很多同学看到碳酸钠就激动地选上了,完全没注意碳酸钠只能和酸反应,跟碱根本不搭嘎。这种题就需要静下心把每个选项都过一遍。

现在你肯定想问:那要怎么复习才靠谱?
根据当年高分考生的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三刷政策":
一刷课本基础,把黑体字概念嚼碎了咽下去
二刷真题错题,重点研究2010-2012年的北京卷
三刷实验报告,把书上所有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现象背熟

2013年北京中考化学到底难不难?

有个特别实用的技巧——准备个巴掌大的错题本。把每次练习中犯的奇葩错误都记下来,比如把"催化作用"写成"摧化作用"这种低级失误。考前翻一翻,保证比喝红牛还提神醒脑。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当年考场上的糗事。有道选择题问"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我盯着"冰水混合物"这个选项纠结了五分钟,最后狠心选了"液态氧",结果居然蒙对了!后来老师解释说,冰和水都是H₂O的不同形态,所以冰水混合物其实是纯净物,这个知识点到现在都让我记忆犹新。

小编观点
回头看看这份试卷,难易程度其实很讲究。它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通过灵活设问区分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现在刚开始学化学的同学,完全没必要被"史上最难"的传言吓到。只要踏踏实实吃透课本,重点突破实验探究和计算题,中考化学完全可以成为你的提分利器。记住,化学这科最怕死记硬背,多联系生活实际,把知识点串成知识网,考场上自然能见招拆招。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