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州中考语文怎么考才能拿高分?
开头先问个实在的:你知道十年前福州中考语文试卷长啥样吗?当时考生最怕遇到什么题?现在回头看这份卷子,对咱们备考有啥启发?别急,今天咱们就像翻老照片似的,把这份试卷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
先说说试卷结构吧。那年的卷子分成三大块: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重点来了,这三个板块分值比例是3:4:3,也就是说阅读占了大头。很多同学栽跟头就栽在以为背古诗就能拿高分,结果阅读理解一塌糊涂。
第一大坑:课外阅读积累
现代文阅读里有道题考《春酒》的细节理解,原文里明明写着"母亲酿的八宝酒",题目却问"文中提到的酒有什么特殊寓意"。这题当年难倒一片,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分析"酒"在文中的象征意义。说白了,光会找原文没用,得学会品味道。
第二大雷区:文言文对比阅读
考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对比分析,题目要求找出两文作者"忧乐观"的异同。这题得分点有三个层次:1.分别概括两文观点 2.对比异同 3.联系时代背景分析成因。很多同学只答了第一层就收工了,你说亏不亏?
说到作文,那年题目是《原来我没懂》。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阅卷老师透露,高分作文都有个共同点——用具体生活场景展现认知转变。比如有个考生写帮外婆穿针,原以为眼睛老花是年纪大了,后来才发现外婆是故意装不会,为了多和他说说话。这种细节描写比空喊"理解父母"强多了。
备考干货来了:
1. 每周精读2篇散文,重点练习提炼中心思想
2. 文言文要整理常见虚词用法(尤其"之""其""而")
3. 准备3个生活化作文素材,能套用不同主题
4. 每天练字15分钟,卷面分能差出5分
现在回答最关键的疑问:十年前的中考卷对现在有用吗?太有用了!虽然题型微调,但语文能力考察的核心没变。比如现在名著阅读换成《红星照耀中国》,但考查的仍是信息提取和观点分析能力。再比如作文评分标准,十年前要求的"真情实感""细节描写",到现在仍是高分标配。
小编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别被"中考改革"吓住,语文考的就是积累和思维。把每个错题当宝贝,把每次写作当聊天,踏踏实实练上半年,保管考场见真章。记住啊,语文这玩意儿,急不得,但绝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