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真的只能靠天赋吗?
有没有想过,2011年那个在考场上一气呵成写出满分作文的学生,是不是生来就带着写作基因?我当年第一次看到那篇《拒绝平庸》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同样的汉字,怎么别人就能组合得这么高级?别急着自卑,今天我带你们扒开这篇神作的"外衣",看看普通学生到底能不能摸到满分作文的门道。
先说说那年的作文题,江苏卷给的材料特别有意思。题目讲的是拒绝平庸,但没说具体方向。这时候就有同学犯难了:这题到底是让写个人奋斗还是社会现象?满分作文的作者上来就给出明确答案:"不由得想起早上挤地铁时,满车厢的低头族"。看到没?人家直接把抽象概念拽到具体场景里了。这招特别适合新手:碰到大道理题目,先找个日常场景当引子,既好写又容易出彩。
再说说结构布局。满分作文最牛的地方在于"三明治写法"。开头用挤地铁场景引出问题,中间段突然转到竹林七贤这样的历史典故,最后再拉回现实谈当代人。这种"现实-历史-现实"的框架简直是万能钥匙。我后来研究过历年高分作文,发现至少有七成都在用类似的套路。新手要是能把这个结构练熟,起码能保底二类文。
说到素材积累,很多新手容易掉进两个坑:要么死记硬背名人名言,要么堆砌华丽词藻。满分作文里提到嵇康"临刑前的一曲广陵散",这个典故用得妙在哪?不是单纯显摆知识量,而是精准对应"拒绝平庸"的主题。建议新手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时,按主题分类整理:比如"坚持自我"类存嵇康、陶渊明,"创新突破"类存乔布斯、达芬奇,每个主题存3-5个经典案例,考场上直接调取。
语言表达这块,满分作文里有句话特别值得琢磨:"当整个朝代都选择马屁文章,选择歌功颂德,他选择记录民生。"这里用了对比手法,把"整个朝代"和"他"形成强烈反差。新手可以学这个技巧:遇到需要强调的观点,别直白喊口号,用对比、排比这些修辞手法包装。比如写环保主题,可以对比"十年前清澈的小溪"和"现在漂浮的塑料袋",画面感瞬间就出来了。
可能有人要问:我肚子里没这么多墨水怎么办?其实很多满分作文的素材都来自课本。就像这篇里用的竹林七贤,不就是语文课本里的常客吗?关键是要学会"旧瓶装新酒"。下次读到《滕王阁序》,别光背"落霞与孤鹜齐飞",想想王勃在宴会上拒绝平庸的表现,这不就是现成的作文素材?
最后说说立意升华。满分作文结尾那句"拒绝平庸,是为了活得有尊严",直接把主题拔高到人性层面。新手最容易在结尾写砸,要么重复开头,要么硬上价值。这里有个诀窍:在倒数第二段埋个问题,比如"难道我们注定要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最后一段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就能升华主题。
小编观点:与其羡慕别人的满分作文,不如现在就开始仿写。找五篇高考范文,拆解他们的结构套路,用自己的素材往里套,写个十篇八篇的,保准你下笔时有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