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志愿填报新趋势解析,考生家长必读指南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放榜,如何科学填报志愿成为考生家庭的头等大事。今年受疫情影响,全国多所高校调整招生政策,线上咨询成为主流方式。本文将针对2020年特殊形势,解答三大核心疑问。
Q:今年高校招生政策有哪些重要变化?A:清华大学等39所"双一流"高校新增人工智能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语言类院校取消小语种提前批;上海地区高校普遍增加本地招生名额。建议考生登录"阳光高考"平台查询具体院校调整细则。
Q:如何利用"线差法"精准定位目标院校?以河南理科考生小张为例(分数620分,一本线502分):
院校类型 | 线差区间 | 匹配院校 |
---|---|---|
冲刺院校 | +50分以上 | 武汉大学 |
稳妥院校 | +30-50分 | 华中科技大学 |
保底院校 | +10-30分 | 郑州大学 |
Q:专业选择该侧重兴趣还是就业?根据教育部2020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专业平均起薪达8500元,但需注意部分院校相关专业为新设学科。建议优先考虑有硕士点的传统优势专业,如东南大学的建筑学、西安交大的电气工程。
今年发现很多家长存在"包办式填报"现象,我认为考生应主导决策过程。建议制作"志愿决策清单",按专业兴趣度、院校实力、城市发展三项指标分别打分,综合得分超过80分的选项才纳入填报范围。毕竟,这是孩子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理性分析比盲目追求名校更重要。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