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未来吗?

03-2613阅读0评论ajseo

每次开学季,学校总要组织我们看《开学第一课》。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有点奇怪——这不就是个电视节目吗?老师为啥非得让我们写观后感?直到去年偶然认真看完一次,才发现自己居然在沙发上坐了一个多小时没换台。这节目到底有啥魔力?

一、节目里藏着什么秘密?

开学第一课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未来吗?

说白了,这节目就是给学生们打鸡血的。但人家厉害就厉害在能把大道理讲得跟刷短视频似的。去年那期讲航天员训练,镜头直接怼着王亚平的脸拍,你能清楚看见她额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往下滚。她说在离心机里训练时"像被人按在铁板上摩擦",这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节目组特别会选人。前年请来那个在汶川地震里救人的小英雄,现在长成了消防员。他说话结结巴巴的,但讲起第一次冲进火场时的腿软,全场学生都笑中带泪。这种真实感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最绝的是互动环节。去年现场搞了个"太空种植实验",学生们拿着试管手抖得像筛糠。电视机前的我居然也跟着紧张,生怕他们把培养液洒了。这种代入感,比老师敲黑板强调"实践很重要"强了十倍不止。

二、为啥总有人嫌这节目假?

我表弟去年看完就嚷嚷:"这些模范生肯定是节目组找的托!"这话乍听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不对劲。去年那个带着瘫痪父亲上学的女孩,节目播完第二天就被网友扒出家庭住址,后来连当地教育局都出来作证了。

开学第一课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未来吗?

其实很多质疑声来自对比产生的落差。就像我们班学霸明明熬夜刷题,非说自己天天打游戏。节目里那些优秀案例确实存在,但普通人看着就像看神仙打架——既羡慕又焦虑。这种心理落差,反而成了节目的争议点。

三、核心问题:看这个真有用吗?

这个问题我专门问过班主任。她推了推眼镜说:"你以为学校吃饱了撑的年年组织?"接着甩给我一组数据:她们班坚持写观后感的学生,期中考试作文平均分比年级高6分。这数字把我惊到了。

更直观的变化发生在课堂上。上学期学《岳阳楼记》,老师突然插了句:"就像王亚平坚持八年才上太空"。全班瞬间get到范仲淹的执着。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可能才是节目最大的隐藏价值。

有个细节很有意思。节目结束后总设置"家庭作业环节",比如给父母做顿饭、制定新学期计划。我们班最皮的男生去年真给他妈煎了个荷包蛋,虽然焦得像炭,但把他妈感动得发了三天朋友圈。

开学第一课真的能改变孩子的未来吗?

四、过来人的大实话

我采访了三个坚持看节目的学长。高二的张学长说,他现在遇到困难就会想起节目里那个独臂打篮球的男生;刚考上北大的李学姐坦言,正是节目里提到的"错题本方法"让她数学提了30分;就连我那个曾经吐槽的表弟,今年居然主动问什么时候重播。

不过要注意别掉进两个坑:一是盲目模仿节目里的"成功模式",每个人的成长节奏不同;二是把节目当万能灵药,毕竟真实的学习生活还是得自己一步步走。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这节目就像开学时发的新课本,有人拿来垫桌脚,有人能读出黄金屋。关键不在节目本身有多牛,而在你看完后愿不愿意从沙发上站起来做点什么。反正我现在书桌上还贴着去年看完节目写的计划表,虽然完成度只有60%,但总比躺着刷手机强对吧?

【版权与免责声明】如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相关信息发邮件至 207985384@qq.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网友转载内容,涉及言论、版权与本站无关。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