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段落)最近刷短视频总看到香港队比赛的集锦,弹幕里总在刷"迷惑操作"、"看不懂战术"。你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吧?明明球员看着技术不错,怎么一到关键比赛就拉胯?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这个让新球迷又爱又恨的香港队到底怎么回事。
一、香港队到底是个啥配置?
先说个大实话:香港队真不是你想的那种职业国家队。现在这支队伍里有七成是业余球员,白天在银行上班、当体育老师的大有人在。记得去年东亚杯那个守门员吗?人家本职工作是消防员!
(这里停顿一下)可能你会问:为啥不全找职业球员?因为香港联赛职业球队就6支,能选的人才池子就这么点大。更要命的是归化球员政策像过山车,前几年疯狂归化巴西裔球员,这两年又开始收紧。导致现在场上经常出现"黄皮肤+黑皮肤+混血脸"的奇特组合,配合默契度可想而知。
二、他们的战术字典里没有"稳定"
看香港队比赛要做好心理准备:上半场可能踢得像巴萨传控,下半场突然变成英式长传冲吊。这种战术摇摆真不是教练精神分裂,而是受制于三个致命伤:
- 体能断崖式下滑:业余球员训练强度不够,60分钟后集体腿软
- 临场应变全靠吼:替补席上能改变战局的球员不超过3个
- 心理素质玄学:领先时不会踢、落后时乱踢的毛病二十年没改
(突然插入)说到这儿必须提2015年世预赛那场经典战役。香港队主场0-0逼平国足,全场球迷高唱《海阔天空》的场面至今让人起鸡皮疙瘩。但你知道他们为此准备了啥?全队提前半年每天加练2小时定位球,活生生把角球战术练成了杀手锏。
三、新手看球要盯紧这几个人
现在香港队里有几个宝藏球员值得关注:- 陈俊乐:中场发动机,唯一在中超踢主力的香港球员- 安永佳:混血前锋,去年在中甲轰进15球,头球比脚法靠谱- 梁诺恒:后防定海神针,缺点是爱吃牌
不过重点来了!看香港队千万别只盯着球星。他们最杀人的武器其实是定位球偷袭和防守反击。特别是角球战术,经常能搞出些让你拍大腿的创意配合——虽然十次里有八次会踢呲。
四、灵魂拷问:香港队为什么总当背景板?
(自问自答环节)Q:明明踢得挺拼,为啥老是输球?A:说到底还是足球人口基数的问题。全香港注册球员不到2000人,相当于内地一个县级市的规模。再加上青训断层严重,现在U23球员能踢上职业联赛的不到20人。
不过最近有个转机!港府突然砸了5亿搞"凤凰计划",要在启德建专业足球场,还要送青年球员去英国集训。这事儿要真能落实,说不定五年后咱们能看到不一样的香港队。
(小编观点)要我说啊,看香港队就得像吃榴莲——爱的爱死,嫌的嫌死。他们可能永远成不了亚洲顶级,但每次绝地反击时眼里的那股劲儿,才是足球最原始的魅力。下回再看到他们莫名其妙的失误,别急着关电视,说不定下一秒就有让你从沙发上蹦起来的奇迹呢!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甚至可能并非原创,如遇未经考证信息需持审慎态度。若有疑问,可联系本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