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朋友圈刷到过这样的测试?输入出生年月日就能算出"骨重",然后告诉你"此命推来福不轻,何须愁虑苦劳心"之类的批语。最近我发现连00后都在转这种"电子算命",这玩意儿真能预测命运吗?我隔壁王叔去年做生意赔了30万,转头就去算了把骨重,结果批语说他"中年财帛足用",现在天天蹲麻将馆等财运来...
一、什么是称骨算命?
说白了就是唐朝袁天罡发明的算命法,把出生时间换算成"骨重"。比如:- 子时(23-1点): 1两2钱- 正月出生: 6钱- 初五生日: 5钱把这些数加总,我1990年正月初五子时出生的就是1.2+0.6+0.5=2.3两。然后查对应批语,发现2.3两的人"终身作事少商量,难靠祖宗作主张"——这不就是说我是妈宝男吗?
二、为什么有人觉得准?
上周我表姐非拉着我给她算,结果批语说她"早年做事事难成",她立马拍大腿:"准!我考公务员三次都失败!"可仔细想想,谁20多岁没经历过挫折啊?这里头其实藏着三大玄机:1. 模糊话术:批语都是"早年辛苦晚年富"这种两头堵的话2. 幸存者偏差:10个人里准了3个,这3个就会到处宣传3. 心理暗示:我同事老李算完"四十发福"后,现在啤酒肚都说是天命
三、科学怎么看待骨重算命?
去年中山大学做过实验,让200人随机获取批语。结果68%的人觉得"基本符合",可这些批语压根没对应他们真实骨重!更绝的是,研究人员把"骨重三两"的批语发给骨重二两的人,居然还有55%觉得准。这说明啥?人总会从模糊描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四、那些算命先生不会告诉你的秘密
我特意查了古籍,发现现存最早的称骨歌版本是明朝的《三命通会》。但问题来了:- 古代1斤=16两,现在1斤=10两,单位都变了怎么算?- 唐朝根本没有阳历,农历换算存在误差- 原本要配合面相手相,现在网上测试只管生辰最搞笑的是,按原版算法,所有人骨重都在2-7两之间。可现代人平均寿命比唐朝长30岁,这命格标准早该更新了不是?
五、真要算命该注意什么?
如果你非要试试,记住这三条保命法则:1. 别泄露隐私:有个朋友在算命APP填了身份证号,结果被网贷催债2. 警惕高价服务:遇到过算完骨重要交888解灾的套路3. 别影响重大决策:我表舅听信"不宜远行",错过深圳买房机会
其实吧,与其纠结那几两骨头,不如看看现实数据。统计局说属马的人平均收入最高,星座网站又说天蝎座最容易成功——你说我该信哪个?小编觉得啊,算命就像天气预报,听听就算了,真要出门还得自己看天色。再说了,要是骨重决定一切,咱们还努什么力啊?直接躺平等着骨头发光得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甚至可能并非原创,如遇未经考证信息需持审慎态度。若有疑问,可联系本站处理。